《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3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1  多读书,读好书,这是我们大家都明白的一件事,但是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在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读书还不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3篇,供大家参考。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3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1

  多读书,读好书,这是我们大家都明白的一件事,但是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在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读书还不简单么,不就是,看一本书,挨着把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读完不就完事了么。

  这是我过去的N年,读书一直持有的一个态度。

  今天之所以会读这本书,主要源于朋友的推荐,说实话,如果不是朋友推荐,单看这个书名,和目录简介,我指定是不会读这一本书的。

  一直以来,我会选择读一本书,都是因为这个书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或者我觉得书中可能有使我困惑的那个时间段的的答案。

  因此,我的读书习惯基本上都是断断续续的,始终没有持续,直到20xx年,因为单词总是记不住,开始通过阅读英文书的方式来记单词。

  慢慢从中获得了成就感,从中获益,或者说是找到了自己应该怎么去寻找生活或工作中的那些疑难杂症的方法,然后发现,自己在中文的阅读方面似乎还是有所欠缺,于是从今年开始才慢慢的阅一些自己想要读的书。

  有了这样的目标之后,开始规划,自己每天应该读多长时间的书。

  这本书,是我加20xx年读完的第4本书,中文版的第三本。

  作者的观点是,我们之所以读书,一般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书中获取咨询,第二个是为了某个困惑而寻找答案。

  我个人的观点是,其实作者的观点咱们做广义理解的话,基本涵盖了所有阅读者的目标。

  到底应该如何读呢?作者建议我们在读书前,先问自己以下四个问题:

  一、了解作者这本书的目的,即这本到底在讲什么问题?

  二、书本中,作者是通过什么结构描述的,细节部分又是怎么描述的?

  三、对作者的观点,我是赞同还是不赞同,是部分赞同还是全部赞同?

  四、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

  在读这本书的开始,突然间发现,作者讲的太对了,如果我们每读一本书,都有这样的思考,那么我们度过的那些书,是不是目的都达到了。

  但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突然间觉得,如果我们每一本书都按照这样的方式去阅读,那么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做个一直坚持的阅读者,因为我的观点是,每个人的人生,不是一直都在高速路上跑,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有高速道上的节奏,但是也的有偶尔的慢节奏。

  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一直坚持阅读的优秀阅读者。

  读完这本书,我对书名,内容简介、目录、序言及附录部分,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以前我看书,上面的部分基本都是被我省略的。

  然而通过这本书发现,其实这些部分才是真正的本书精华,它可以使我们非常迅速的获得一本书中的精华部分。

  作者说,阅读其实就是和写书的作者交流,仔细回想了一下,还真是。

  和我们真正的和身边的人交流的方式不一样的是,作者不会直面的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需要自己发现问题,与作者达成共识,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迅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想表达的意思。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2

  对于一个读不进去书的我,总想找点什么方法来提高读书的效率,最后好像还是要在书中寻找想要的东西。我看了这样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其实我并没有觉得这本书里介绍的方法有多么的让人恍然大悟、一下子就开窍学会怎样读书,而且像是给读书找一个目的,在做读书笔记时写下自己的感想这些方法似乎以前经常听到。

  这本书大概有如何形成一份购书清单、如何写自己的读书笔记、如何运用读书笔记这些方面的内容。语言简单易懂,重点的部分用加粗的字体突显出来,偶尔还配有示意图,整本书读起来很轻松。这本书对每一件要做的事的原因都进行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是什么长篇大论的理论,都是很容易让人明白的事情。我本来是想将书中的技巧方法一一列举出来,但想想似乎有些多此一举——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而去做的话,是很难坚持的,但是如果要想知道“为什么”的话就不如直接去读读这本书,何必需要我在这里画蛇添足呢?所以我只想谈论我感兴趣的那一点内容。

  开始让我觉得意外的一点是作者似乎在书中强调了一种坚持大于内容的观点。作者认为当我们有什么感想的时候,就要写在读书笔记上面,哪怕是“这本书比我想象中有意思!”这样简短的、甚至有些肤浅的语句。作者认为“一切都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这似乎看起来是更强调坚持而不在乎质量,但其实读书笔记质量的提升正需要不断地练习如何表达。这种记录自己的感想既不是说一定要写的多么的完美,也不是说为了坚持而走*,重要的是记录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理解。

  另一个我比较在意的观点就是,对自己有感触的内容进行标记和摘抄,而不是那些客观上很重要的东西。“写读书笔记也是有窍门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无法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也不会有感想”我看到这里时忽然就明白再看专业书时候我为何会感到“痛苦”,也许正是因为那些“客观上很重要”的知识使我无法共鸣吧!有些知识在读书时无论如何都感觉很困惑,而在看完书很久之后的某一刻就忽然明白了,这种情况我也是有过的。

  我所说的两点只是我个人感兴趣的.一些内容,这本书包含的内容要比我提及的更丰富,里面的方法可能不太适用于研究学习,而是比较适合相对轻松的阅读。如果像书中那样在读书时记笔记,并时常拿出来翻看,可想对扩大阅读量是很有益处的,在想要写些什么东西时也可以翻出来看看之前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也想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做,然而实际坚持起来似乎还有些困难,比如我还无法做到像书中所写那样随时随地有想法就记录下来,但是我还是想要继续尝试,也希望自己能坚持下来。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3篇扩展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3篇(扩展1)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3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1

  《如何阅读一本书》讲一本讲读书方法的书。*常我们阅读完一本书时,会感觉只是读完了这本书,并没有真正地去了解这本书,收获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与没读的区别不是很大,这就是对这本书的浪费,书就是用来阅读和理解的,然而有时只注重于阅读,而不注重于理解,导致的结果就是读就相当于没读,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这本书属于实用类的书籍,旨在教授如何有效地去阅读一本书,发掘书中的知识,深刻地理解一本书,与作者共鸣。在这本书中,作者将读书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是最基础的阅读,只要具备识字的能力即可。而检视阅读就是利用最短的时间抓住一本书的重点,这个阶段需要知道书的种类以及书的主题。分析阅读本书用了大幅度篇章来介绍,是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该过程不受时间限制,最好也最完整地阅读。分析阅读是一个“分析”的过程,我们要剖析书中的知识,从一个读者的视角中去分析作者的意图,要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并自己去寻找书中的答案。没有一本书是完美无缺的,它总存在很多瑕疵,我们需要对书的作者提出质疑,这个质疑一定是承认作者的一些和假设之后才提出的,而不是毫无根据。经过分析式的阅读,就能了解一本书的主题和整体框架,更能有效地去理解书中的知识,甚至站到作者的高度,指出作者的不足,当然这些过程需要对书中的知识了解的十分透彻并且拥有自己的见解。阅读的最高层次就是主题阅读,其方法就是针对同一个主题阅读多本书籍,这是一个相当耗时的过程,也是最困难的过程,但是完成了主题阅读过后,就会对该主题十分熟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该主题上称之为“大家”也不为过。

  阅读的过程中,作者重点讲述了四个问题:这本书在谈什么?整本书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本书讲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作者会觉得某件事很重要,我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这四个问题贯穿了阅读的整个过程。带着这四个问题去阅读,并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能识书和看书,学到有用的知识。

  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阅读不同书籍的方法和阅读规则,总的说来就是检视阅读与分析阅读的"灵活使用,但依然需要提出上述四个问题帮助自己更好地去了解这本书。而且真正有用的书才值得使用这些方法。而所谓有用的书,就是超越自己能力和头脑的书籍,只有阅读这些书籍,才能帮助思想和头脑的增长。

  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所有的阅读都需要主动地去进行,才能体会到这其中的乐趣,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本书好像给我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能在今后的阅读中不再盲目,不再毫无收获,令我受益,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3篇(扩展2)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早就看到圈里有朋友推荐,但一直没有机会阅读。那天无意中去城市之光书店,又偶遇此书,直接入手一本,回家细看。昨天大概看了不到20页,感觉挺受启发。

  书中对阅读艺术下了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刚开始看书前面的文字,还不是特别有感觉,但是看到这句话,脑子里灵光一现,仿佛自己的经验和作者的文字不谋而合,在某处不期而遇。

  几年前自己初走上阅读之路的情景又浮现在脑海里。那时自己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想着利用闲暇时间多读些书,充实自己。可是当时根本不知道读什么书,全凭感觉,有时读些畅销的,有时读些名气大的,有时读些别人推荐的,并无局限。那时候,对于心理学也很有兴趣,读过毕淑敏的《女心理师》、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岳晓东的《登天的感觉》等。那时的理解能力有限,读书主要是读心理学普及性的书,或者是心灵修炼方面的书。

  后来,受我们单位一同事的影响,开始接触传统文化、国学、量子力学和佛学等方面的书。记得当时工作之余,他经常给我们几个"讲课"、讨论,都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等。当时他一推荐书,我就找来看,或者找视频看。记得当时看过浙江大学董*教授讲的《传奇王阳明》,对阳明先生创立的"心学"很是佩服,更是将他所提倡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立为自己行动的标杆;还看了曾仕强教授讲《易经的智慧》,受益良多。当时,那位同事还推荐了《瑜伽师地论》,这本书是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识学派和*法相宗的根本论书,也是玄奘法师西行所取的重要经典,我虽然已经入手,但至今没有勇气打开看,因为对于里面的内容实在是无法理解,只能先放着,期待哪天假如开大智慧了再去看(貌似这一天相当相当遥远)。感觉这个时期读的书比之前有深度、也有了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不是那么盲目了。

  20xx年读的书,有了点"跨界"的感觉--一个朋友开始推荐企业管理和思维提升方面的书。这个时期,读书的速度降下来了(貌似一直以来读书的速度就没上升过,一直都很慢),但是开始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印象深刻的书有《小强升职记》,这是一本时间管理方面的书,当时读完写了一篇几千字的读后感;还有《金字塔原理》,主要内容是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读完之后按照书的内容做了一个PPT.由于有了之前的积累和思考,这时候对于书的内容已经理解的更加深刻了,而且也考虑将书中所看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够真正地提升。同时,我也受其他朋友和老师的推荐,看一些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小说、写作方面的书等等。这个阶段,真真是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更加注重书的品质,也注重自己读书的"品味".

  总结近十年的读书感悟,我很认同作者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观点,"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当一个人主动去读一本书,他在读书的时候就会很用心,对于有启发的地方还会拿笔画出来,读完之后还会思考书中的内容,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真正吸收了书里的内容。我一直认为,单纯为了"获得资讯而阅读",并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理解力,只有我们将读书目标锁定在"为增进理解而阅读"时,去读一些"烧脑"的书,理解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当自己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书中的文字,书中的概念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时,就像是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又像是一粒破土而出的种子,那种生命力突然迸发的感觉,让人有无比的喜悦感--这种喜悦感,唯有在用心读书时才能获得。

  初雪,管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会会员,教育工作者,"郑亚楠心灵工作坊"创始人。喜欢读书写作,热心传播美文;主张"以一片纯真之心发现美,传递善";愿意倾听你的故事,帮你解决心理困扰。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3篇(扩展3)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

  北宋诗人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指的是读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我们在生活,教学中都离不开读书。而如今信息时代的普及,真正静下来会读书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快餐式消化知识已经成了接受知识的常态化了,这样的无效读书是不能称之为“会读书”,所以翻开这本书,倾听作者给我讲解如何阅读。

  打开目录,浏览下来,发现这其实是一本实用性的工具书,和苏霍姆里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样,和字典放在一起,当阅读中有困难时,可以借阅书中的建议,从而重新阅读。这本书它是把我们从一个“教者”转变成一位会读书的“读者”,教导我们如何去真正的阅读一本书。

  寒假第一次阅读,读目录就让我有点想放弃读完它,确实有点难理解。但硬着头皮不停地翻看书中内容时,不得不反复又读了几遍目录,当然也不是一段时间里不停地翻看目录,而是每次阅读时,都翻看目录从而思考之前的内容,在理解目录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后阅读里面的内容才有了一些轻松。

  两位作者开篇就指出了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因此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他们认为,人们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阅读缺乏主动性。我认为,这里可能会指大部分不爱阅读的*,或者说,是并没有掌握好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比如刚读这本书的我,看目录时,就有点困难,缺少阅读的主动性,甚至放弃读它。但是当我读到第五章阅读的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时,我才有了想要更快了解书的内容冲动,这才有读这本书的冲动,或者说是兴趣。

  在第五章中,两位老师提出主动的阅读基础需要一个读者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都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除了这四个问题,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要不停地提醒自己提出这些问题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我想之所以一开始读目录时不能一下子投入,是因为,我读目录时,就没有认真思考,这本书到底在讲些什么内容?我与它仅仅是书本和读者的关系?读到这里,不经就想到孔子曾提出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停思考和探索,作者所提出的观念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就是这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懂得如何让书本教导我们。

  作者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方法。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对句子的理解,只要识字即可,这就是低年级孩子的水*,同时所收获到的知识也是最少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便是要求读者将眼光从句子放到全书的格局上,这样读者所获得的便不仅仅是单句的知识,而是全书所写的内容,这便高出了一个层次;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如果仅仅是追求消遣或者娱乐就不需要用到这一层次了,比如说看娱乐杂志、广告之类的。这一层次就要求我们在对书中表面的内容了解后,对作者想表达的深层的思想进行咀嚼和消化,着重于理解和提升;第四层次便是主题阅读了,这一层次对读者的要求很高,此时读者的眼光就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之上了,而是要从多门数中寻找相同的观点,进行总结、磨合以及升华,我想这应该是最高层次的读书方法了。

  我经常自诩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似乎也读了不少书,然而懒人如我,真正主动的时候真的很少,无论是书的选择,还是阅读过程中与作者的交流,还是阅读过后对自己的交代,经常读了,散了,忘了。作者说“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如今无论作为教者还是读者的我,都应主动阅读,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

  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从最初阅读,我就对它充满期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渴望自己有更好的阅读能力,能更快更好地阅读更多书。我更幻想自己看完整本书之后,阅读能力马上就能有一个飞跃。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任何一项技能的提高,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可当我试图运用作者总结的方法去阅读其他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很难很好的运用。

  最初我以为只是对作者总结的15条规则不够熟悉,后来我意识到用作者总归的规则去阅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速度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大大减慢了。这和我最初选择阅读这本书的初衷似乎背道而驰,因为在我之前的观念里,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是成正比的。虽然在阅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后,我了解到作者范多伦的观点:阅读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阅读速度越快就越好,阅读追求的是质量,是阅读中的思考,是需要带着问题去和作者对话,阅读是一门可以帮助读者提高理解力的艺术。但是我最终体会到:去明白了解作者的观点到自己内心完全接受并付诸行动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当我第一次读到我作者范多伦的观点,我就觉得是正确的,也是接受的,但在具体自己实践的过程中,还是碰到了障碍。这正是我当时内心尚未真正完全接受“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解力去阅读”这个观点,而只是停留在如何更快更多的获得书里的资讯,我内心还是限制在急于追求阅读数量。我开始探索自己的阅读目的。我为什么要追求阅读速度和阅读数量呢?我发现自己会因为阅读完很多本书而沾沾自喜,我开始反省自己。阅读过多少本书对我而言不过只是一个数量,充其量只是我对这些数量的书中的内容有所了解而已。只有当书里的内容帮助自己有所提升,这才是阅读真正的意义,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阅读能力。当我自己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能真正达到统一的时候,作者指引的方法才会有效。

  这时我发现这本书的观点非常明确:指导阅读者如何进行主动阅读。主动阅读就是提高理解的阅读,与一般阅读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只是获取信息而是主动思考,增进理解力。这时我就愿意放慢阅读速度,去以提升理解力为目的进行阅读。

  作者提出阅读的四个层次的概念帮我们更好的逐步进行阅读训练: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阅读的层次是递进的,在高层次的阅读中一定会包含低层次的阅读,每个层次的阅读都是不容或缺的。基础阅读不是本书讨论的重点,能顺利阅读本书的基本都达到了基础阅读这一层次。

  检视阅读作为分析阅读的基础,其中包括两个步骤:略读和粗浅的阅读。略读可以使我们了解书的架构。通过阅读书名页、序、目录页、索引、出版者的介绍、摘要说明、最后的两三页以及选几个与主题相关的篇章来阅读,这些控制在一小时以内。略读后判段是否需要进入粗浅的阅读。粗浅的阅读,即快速通读,即便有不理解暂时跳过,通读完毕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个大概整体的了解,这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到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可分为三个阶段,共十五个规则。读任何一本书都可以带着四个问题去阅读:1、书的主体是什么?2、具体如何描述的?3、真实吗?4、和自己的联系是什么?其实仔细分析这四个问题也是和分析阅读的十五个规则呼应的。通过前四个规则(分析阅读第一阶段)来回答问题一,了解架构大纲;规则五到八(分析阅读第二阶段)可以回答问题二,阐释本书内容;分析阅读第三阶段的规则正好回答问题三和问题四,思考作者观点的正确性以及和自己的联系。通过这样的阅读,是有思考的,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提高理解力。

  主题阅读作为阅读的最高层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进行主题阅读的书籍不一定需要先进行分析阅读。可以通过检视阅读后挑选出书单,进入到主题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不只是在读一本书,而是读一组书,可以是不同书里的某些相同主题的部分。总之是书为读者所用,而非单纯地从一本书中获得什么,这也是阅读追求的最高境界。

  总之,《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我们阅读的书籍,值得一遍又一遍阅读,或许第一遍第二遍会觉得晦涩难懂,当充分理解并且愿意实践以后一定会让人受益匪浅,前提是你是一个想要提升理解力的阅读者!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3

  “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艾德勒.范多伦所著《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激起了我的共鸣。

  和很多同事一样,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主动阅读意识,以至于几天不阅读,会有脑中空空的感觉,或许这就是我们的心智失去了活力吧。

  我曾经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一次快乐的写作。那就是4000多字的“我的阅读史”。我的阅读始于6岁,主要看小人书、童话故事书,到如今工作2 载,囫囵吞枣地看过不少的文学书、哲学书、历史书、科学书,却从没有认真思考过“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个命题。自己惯常的做法,多是率性阅读,读《曹雪芹传》、《山楂树之恋》、《你往何处去》、《兄弟》、《思维的乐趣》、《古炉》、《人生》,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对于相对专业的教育、心理、哲学书,就会拿根铅笔,描描画画,抄写几句自认为有感悟的话,甚至写几句偶感“想起了……”,有时还会画个笑脸或哭脸。如果要寻找持续的强烈的读书兴趣点,至少在 0年内,我最钟情的是儿童文学,尤其青睐童话和儿童小说,对这类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文字照单全收,这应该影响我当前儿童观的最肥沃的土壤。

  20xx年前后,我曾被自卑的情绪困扰,听身边的老师、同学谈到经典的教育或哲学书籍和作者,如数家珍啊,而我如坠雾里云中。除了苏霍姆林斯基、刘默耕、路培琦(后两位是小学科学教育专家),我哪里读过杜威、卢梭、洛克、杜鲁姆、范梅南、蒙台梭利,只有多买,多读,完全是恶补状态,那一段时期,浏览的书是前些年的N倍。

  当时也经常“潜入”教育学院的教室里,旁听京内外的校长论坛、研究生沙龙、教授授课,特别是听肖川、朱旭东等教授们点评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时,我真像是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边听边记边思考。喜欢看石中英先生的《教育哲学》和《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不仅仅是书中的内容,更是因为石中英先生的几年小学教师经历,他的书序中认为那是一笔无价的财富,而我不正拥有这这份财富吗?把读书和现实适当的结合起来,我的自卑情绪开始缓解。不过,仍旧佩服那些接受过研究方法培训的学生们,他们的研究态度极其严谨,我也养成了引用别人的话一定要注明出处的习惯。

  对照这本畅销的阅读指南书,我最佩服两点。

  一个是作者提到的阅读层次。尤其是对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阐释。曾经,我为了写论文的文献综述,大量阅读关于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书、文章,后来缩小范围,针对角色认同的文章和书。其间,确立过读关于儿童观的书,树立了一个观点,“为人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是教育观的核心”。后来,读管理类书籍,喜欢上了德鲁克的掺杂着部分教育理论思想的实用书。比方说读班级管理方面的书,既要看理论性的,也要看实用性的,像班华、王晓春、李镇西、魏书生、郑立*等老师的书,两者兼而有之。更多的是亲身体验型的班主任书籍如《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翻看,偶有所感。

  另一个是主动阅读的基础,要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分别是,“就整体来说,这本书谈些什么?”说的是什么样的主题,“细部上,这本书谈些什么,怎么说的?”意思是要我们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此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说的是你要主动评价书中观点,“此书和你的关系?”这就是让你尝试应用此书了,你会如何把书中观点和自己观点建立关联,你会如何试用书中的实用方法,你会如何把此书介绍给他人。

  这四个问题,也是新华社鹿永建先生推介的读书小组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用这样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相信没有吃不透的书。

  当然,也赞同书中一个观点,“有许多书只能当作娱乐消遣或接收资讯用。事实上,你根本用不着对这些书做分析阅读。扫描一下便够了”,多选择经典去阅读,多读原著,而不是什么都照单全收,毕竟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一起阅读一本经典,主讲人会辛苦一些,也当之无愧地是最大的受益者。新一轮工作室的读书活动在崔*川以《跟孔子学做老师》交流中开启,8月8日晚上曹团团老师以个人独特的风格演绎着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解,接下来,郑伟、王晓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4

  本书是日本著名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创作的工具类书籍,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令人震撼的全新读书方式,一种从求知到融会贯通再到持续探索,再去求知的一个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闭环,而我们则是“被动”的享受在其中。作者通过浅显易懂的比喻、案例结合自己实际操作的图片,让初学者很容易养成这种好的读书习惯。“至今为止,你读过那么多书,到底记住了多少内容呢?”作者用这样的灵魂拷问把我们带入到了他的读书笔记世界。

  “在此时此刻觉得没必要记录的东西,在未来可能会影响你的态度和即将发生的事件的结果,甚至为工作提供启示。”凭借着这种对“随时记录令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感悟”的重要性这一点达成的共识,作者很容易的把我们带到了阅读之前就开始记笔记的道路上。因着一段时间内自己的爱好或者工作需要而主动选择想要阅读的书,在阅读积极性上自然就要高一些。接下来作者通过案例介绍了记读书笔记的几种技巧: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按时间顺序书写、附上日期、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可以粘贴任何跟笔记内容相关的文字、剪报、照片等等。这样自己用心制作摘抄的过程会有一种仪式感,帮助自己把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延续下去,另外,按格式标注统一的日期不仅对以后的检索有帮助,它还回避了时间的压力,无需给自己定任务,减少了记笔记的抵触感。

  不仅如此,当你抱着要记点什么的心态去读书时,往往会更加在乎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往往会再思考一下作者写这个故事或者案例的意图。当你读完一整章而什么也没记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呀,怎么就到下一章了”然后,放下书仔细思考这一章,问自己“难道没什么收获?”或者回看这一章的目录仔细回想……这样坚持记读书笔记的感觉太美好了。

  当我们被作者引导而体会到了记读书笔记的好处时,他紧接着告诉我们:别急,还有更妙的。如何让读书笔记真正融入我们的思想和知识系统,使你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一个博学、富有创造力的人。是的,这很很神奇,但作者用案例告诉你这也许一点都不难。

  “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如是说。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对“创意”、“设计”、“营销方案”等字样儿保持着相当的“敬畏”之情,因为总觉得这些都需要“灵感”之类的神秘力量垂青,才会在你脑子里“咔嚓”一声蹦发出来。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的信心增加了,因为像我一样“不怎么受垂青”的人通过信息的积累,科学的存储,养成良好的回顾习惯,找到信息与信息之间正确的碰撞方式,我们都可以做到在自己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拿出有用的信息,使之发挥作用,变成你脑中一个不错的注意,或者笔下一篇应题的文章。所以,有感兴趣的问题时不要无动于衷,应该马上查找、翻阅笔记。在参考读书笔记的同时回想当时的.思路,再与现在更成熟的思想相比较,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这样的读书方法才能真正让书融入自己的思想,是普通的重读无法比拟的。

  凭着自己感兴趣的点选书是自己有意识的去获取信息,比盲目的拿起一本书来读,做到思维集中要容易的多。带着写读书笔记的目的来阅读,更加有效的迫使你思考,尽可能多的获取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并使之升华。经常回顾曾经的思维火花——读书笔记,把握任何让自己思考的时机,有感兴趣的问题,有灵光一现的感悟,有工作上的需要,都可以凭借着检索系统快速的找到对应的笔记,对照自己当时的想法跟现在信息碰撞出新的创意,这就是读书笔记的回馈,它成为了你自己的思想,并随时准备着接受新的信息,不断的学习、成长。如果检索发现没有这一类的笔记怎么办,那么恭喜你,又可以去找书了,再一次投入到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这一美好的过程。

  就是这样,本书介绍的读书方法会让你不停思考,不停回顾,不停探索,永远处在获取智慧的快车道当中,一路狂奔!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5

  苏轼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题记

  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差事,而是一种应当一生去追求,去秉持的习惯。然而读书不是认字,不是图个热闹,懂得如何去读书当是养成这个习惯最重要的事情。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看来好笑,可能大多数人看到都会觉得它近乎废纸,心中想着"我连读书都不会吗?"其实不然,读懂一本书还真的没那么就简单。

  书中说有许多人看书仅仅是打发时间,甚至看完就忘,"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当同情"。这话看似冷酷,其实正是对读书而不得其法的我们最深刻的诠释。

  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方法。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对句子的理解,只要识字即可,对读者要求并不是很高,同时所收获到东东西也是最少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便是要求读者将眼光从句子放到全书的格局上,这样读者所获得的便不仅仅是单句的知识,而是全书所写的内容,这便高出了一个层次;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如果仅仅是追求消遣或者娱乐就不需要用到这一层次了。这一层次就要求我们在对书中表面的内容了解后,对作者想表达的深层的思想进行咀嚼和消化,着重于理解和提升;第四层次便是主题阅读了,这一层次对读者的要求很高,此时读者的眼光就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之上了,而是要从多门数中寻找相同的观点,进行总结、磨合以及升华,我想这应该是最顶级的读书方法了。

  以前资源有限,古人看书尚需"手自笔录",前辈看书也许四处淘选,而如今我们想要看书几乎是随手可得。现在不会有人再去以读书作为消遣,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与别人的思想碰撞摩擦,所以依我看来,读书的前提条件就是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所以,我在看完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后觉得自己最需要提升的就是这一点。我们总是被一些所谓"畅销书"的噱头所吸引,而并未检视它究竟是否适合自己。由此看来,对于早已熟练基础阅读的我们而言,检视阅读是我们在挑选书籍时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其次,现代人最需要的就是使自己浮躁的内心*静下来,而连续的思考不失为静心的一个极佳途径。主动地去翻阅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在检视后以全局的眼光思考它的脉络,将全书连贯起来,这使得你会沉浸在自己的脑海中,不仅仅收起了*时的浮躁,更能帮助你解开在分散阅读时的疑惑,同时这种新的视角将会带给你一些原先意想不到的新的感悟,这也正是分析阅读的价值所在。

  最后,所谓的主题阅读,按我的理解要建立在一定的阅读量上才能做到。换句话说,这个层次教我们的是在阅读了很多书而又理不清他们之间关系的时候,如何去系统的理解,辩证的分析,最终学以致用。在做主题阅读时,要在脑中同时思考多本书中类似的内容,无论观点是相同的还是矛盾的,都要用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我认为,这一层次才是将书本上的东西或用起来的关键。

  我算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但是总感觉读书时有着亏欠:读到好书时感觉自己的阅读不求甚解亏欠了作者;读一般的书时又感觉在亏欠自己的时间。然而看了这本书后,我的这个困难便迎刃而解了。我现在正在读一本叫做《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的书。里面的内容虽然是用很浅显的语言写出来的,但思想却着实很有深度。我在读这本书时,不再把自己局限于一句话或是一本书中,而是把阅读当成是一个和自己以往阅读过的书中的内容进行对照和联想的过程。在看完后我惊讶的发现,我不仅仅对这本书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以往读到的那些名人传记、社会学著作当中的内容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可以说,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总体来说,还是要感谢作者,因为这套方法是我无论对国内的著作亦或是国外的著作都在此产生了兴趣,并且有了很多有趣的想法和预期,因为我知道这样有方法有条理的阅读一定会比以前盲目的阅读拥有更多的活力,迸发出新的火花。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6

  尽管在读书的时候愿意为一本书写下读后感的想法是如此强烈,但是我还是在提笔前犹犹豫豫,特别是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

  在这本书之前,我试图为《论自由》写下读后感,但是因为书的序有太多太多需要一读再读的东西,序里引用的原文的很多句子,总是被我品读多次,内心给予最真诚的赞美和认可。在我读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时,之前阅读的场景一再出现,我知道我同意作者,但是仍旧不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甚至用简单的话概括出来,看来阅读还是停留在“愚蠢地同意“的层面。

  如果这次我仍旧像以前一样,认为一本书好,就照本宣科地把妙言警句摘抄下来,攒凑成一篇读后感,这样的效果如同我没有读过《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样。事实上,我之前的读后感多是这样的形式。

  我还记得当初把这本书加入书架的所想:读书嘛,谁不会?况且我自认为喜欢读书,勤于读书。待到我在作者的带领下,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理解作者的意图时,还是深深被作者所应用的严谨的结构,宽容而富于理解的语言,对作者和读者的边界界定,对责任措辞的把握而折服。

  当然啦,作者在教会读者读书同时,是严格把自己作为作者的身份扮演好。在书中,他们(是两个人合著的书)一再强调读“一本好书“时采取的正确的阅读方式。结构严谨自不必说,作者介绍了四种阅读层次,后一种是前一种的囊括和进阶。更可贵的是,为了前后呼应,在每个章节结束,作者列出了本章所讲的概括结构,以便读者在大信息量的情况下抓住核心,同时是自己身体力行阅读层次的最佳实践。

  使用“阅读层次“而非”阅读技巧“,是在我读完之后由衷佩服作者的地方。”技巧“一词多多少少带有急功近利的意思,作者把阅读作为一种主动的有活力的活动,要有所目标和期望,这样的理念在书中多次强调:活动,需要活力,才可以阅读下去。提醒读者阅读的主动性,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探索能力越强,收获越多。

  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尽管分析阅读是在1970年再版时加入的,我认为这部分是本书写得最好,最优秀的部分。基础阅读停留在小学阶段的阅读要求;检视阅读要求在短时间快速阅读,抓住文章重点,以便决定是否要进一步阅读下去;主题阅读则是高级阶段,通常适用于准备就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往往需要在多本著作之间互相参考,得出自己研究成果和写出自己著作。

  分析阅读要求读者全身心投入阅读,我想,这样的阅读方法是阅读《国富论》或是《资本论》所需要的思想准备和方法,是追求理解力的优质阅读。阅读行为要围绕一系列的积极行动:比如了解书的主题,列出书的纲要,诠释书的内容,与作者达成共识,抓住作者的主旨,找出作者论述,确定作者解决和遗留的问题。单单是上述这个列表清单,就足以让读者肃然起敬,而对每一步的深入解析,是要动用积极思考才能得以完成的。

  除了类似笔记性质的总结规则以获取书本传达的知识外,因为是优质阅读,在读完书与作者的交互成为必不可少,作者把它描述为读者的一个应尽义务。只有获得了读者的评价,作者的任务才可以说是成功完成。书中两个章节“公正地评价一本书“和”赞同或反对作者“组织与作者交互所遵循的规则。在诚实提到”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时,一方面强调读者需要把作者观点化为自己观点,避免成为思想的奴隶,另一方面则给出在提出评价时所遵循的规则:”懂了“是要实事求是做出评价的基础,避免了毫无理解便同意的愚蠢以及不理解便反对的无礼。尽管作者鼓励读者大胆地评论作者,做出积极回馈,但是除了基本的礼貌问题外,作者特别强调了”遵守思维礼节“的重要性,比如”在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极力避免为辩论而辩论的倾向,反倒把从评价中学到知识的初衷忘得一干二净。

  在结束阅读层次讲解后,列举了阅读不同题材书籍的办法,尽管我们不需要像赵括一样完全照搬本书给的建议,但是遵循一定的方法仍旧会让我们的理解力有所提高。书后的书单也是值得感兴趣的读者使用本书介绍的阅读方法加以实践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3篇(扩展4)

——一本书的读后感10篇

一本书的读后感1

  暑假里,我读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这本书是大名鼎鼎的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所作,这本书很生动、有趣,让我读着爱不释手,但是也让我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作者对现实的讽刺。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格列佛的人,航海旅行,四次漂泊到了很多奇异的国家,展开一场冒险之旅。

  在小人国,作者讽刺了当代社会的贪心,社会中很多人都想追求的更多,但是最后的贪心一定会走向歧途,害人害己,而勤劳、淳朴的人们却会一直幸福的生活着。

  在巨人国作者赞扬了社会上那些正直不求功名的`人。正直清廉的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拥戴,成为人的榜样,交到很多的朋友。

  在飞岛国,作者借用飞岛国的人讽刺了社会中那些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脚踏实地的人。做人要脚踏实地,只会说说不会干的人,才是最懒惰的人。

  在慧因国, 作者想让我们不要有“撒谎”,不要“嫉妒”,不要“不信任”,也不要“怀疑”,作者还借用“野胡”讽刺了人类战争的丑恶、人类的心灵,最后格列佛也成为讽刺的对象,他看不到人的优点,只看人的缺点。

  《格列佛游记》真是一本好书,他揭发了人的丑态,这些启发需要我们去牢记,去学习美德。

  以上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暑假读一本书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一本书的读后感2

  岁月不饶人,明朝时期的事情发生了种种事情,看完了这两本书,我深有感触。这部书是当年明月,也就是石悦写的明朝“通史”。这书从明朝开国的朱元璋说起对当时的十七帝王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充分的体现出当时政治思想与当时开国皇帝建立的帝国进行了详述。

  第一部中写的是朱元璋生于乱世当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没有背景,没有依靠,没有后台。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争取得来的。他历尽千辛万苦,一次次的从死神的魔掌中挣脱,一次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后继续战斗,一直坚持着。

  也可以说在当时最优秀的统帅非朱元璋莫属。

  驾崩后传位于长子朱标之子朱允炆,但朱允炆上台就要削潘。后燕王朱棣以“倩难之役”的名义夺位。

  在读到第二部结尾时我的感觉只是当时的蒙蒙凄凉,它讲到郑和下西洋,()修着《永乐大典》南下讨*南安等,后来永乐帝于北伐蒙古归来的路途上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了动荡时期。读到这里我也只是觉得当时的“悲惨”,也只是慢慢的看下去。大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而导致了二十万大军在土木堡丧于一旦幸亏忠臣于谦奋力救回了明帝国,但随即又有两位皇帝争夺王位的“夺门之变”后都被害身亡了。读到这里我才晓得了什么叫历史小说的精彩与其对此使读者的眼球应接不暇,欲罢不能。

  也是这两部历史小说我感觉到告诉了我影月之殇影歌的感伤。明朝的言官也告诉了我们直谏者未必忠。坏人们告诉我们贪污者未必奸。皇帝嘛,呵呵,真活的不是人——朱元璋的身世告诉了我们要自食其力,像他这样没有依靠没有后台没有背景的人都能当上皇帝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安徒生读后感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爱国故事读后感

一本书的读后感3

  寒假里,我看了这本书,当合上这本书时,我却久久不能忘怀。这本书就是《绿野仙踪》。

  这是一个怎样动人心魄的故事啊!故事中,小女孩多萝西和她的小狗托托被可怕的龙卷风带到了一个美丽又神秘的国家。在那里,他结识了想要得到智慧的稻草人、想要获得一颗心的铁皮人,以及想要变得大胆的狮子。他们为了各自的理想和愿望,结伴而行。这一路并不顺利,但艰难困苦并没有打垮他们……而是让他们团结起来,携手共渡难关。这一旅途中,让他们学会了爱,得到了智慧和勇气,最终实现了他们各自的愿望。

  看了这本书,再回过头来看看我自己,自己是有很多愿望和理想,可是一遇到什么困难就先会想到退缩,不能勇往直前,一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就会先自己打垮自己……所以,今后我要向多萝西以及她的伙伴们学习,遇到困难先想办法,而不是先退缩,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不要自己先打垮自己……

  《绿野仙踪》这本书被称为美国的《西游记》。该书的作者莱曼·佛兰克·鲍姆是美国着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绿野仙踪》就来自于他为儿子讲述的一个故事。

  这部童话的风格与格林、安徒生完全不同,是一部轻松而又开心的童话。而且它文笔流畅,描写的生动有趣,刻画的生动逼真。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为了美国公认的最伟大的儿童文学家之一。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翻开这本书,跟多萝西一起去那个美丽的城市,经历一场奇异的冒险吧!

一本书的读后感4

  当我学完全文时,第一感受就是原来生存在这世界上是多么的美妙。"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儿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是百合花在野草的鄙夷下说的。仅仅三句话,就像一根细小的针,穿过我的外表,刺进我的心灵……"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啊!可它却是引导成功的第一步。

  失败往往来源于不懂如何发现自我,于是他本有的才能与智慧也就淹没了。我们大家都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才能,相信自己才能把世界装点得更美丽。"我要开花,是要完成一株花儿的庄严使命。"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是医生,我的使命是救死扶伤;我是教师,我的职责是教育下一代,我是学生,我就要完成学习的任务,我是……在千万种角色中,你属于哪一种,你完成了生命的职责了吗?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是一位班长,我已经完成了我的职责,不管未来的如何,我只珍惜现在,虽然常常在不理解与无耐中屡行着职责,而且在"放弃"与"坚持"的边缘中争扎。但我始终坚持下来了,不管我做的好不好,不管别人怎样地看待,我只知道这就是生命,完成我的生命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每个人在生命的起端都种下了一颗种子,开花结果是一种过程,可在千万种角色中,在茫茫人海中,你的存在代表着什么呢?我觉得个人的存在不是为了谁,只是为了自己,百合以花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可我想以与众不同来证明世上是有我这个人的存在。

一本书的读后感5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英国绅士,叫福格。他的爱好是去俱乐部读报纸,和会员们聊天。有一天,他和俱乐部会员们打赌,自己可以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环游地球的过程当中,遇到了铁路断修,暴风雨等等一切突*况,不过,他凭着勇敢和智慧克服了困难,最后取得成功,与阿乌达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福格先生的自信心与勇气让我敬佩。正因为有了自信心,福格先生才会与俱乐部的会员们打赌,没有为巨额的赌注而退缩。他的勇气是支撑他环游地球的那股决心。

  有了自信心与勇气才会使我们办事不半途而废。本书告诉了我做事要有信心,就能坚强勇敢地走下去!

一本书的读后感6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中外传奇故事。里面的一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两个狡猾的人,一个高大,一个矮小。矮人到市场上卖黄油,他找了一个灌子,装了一灌子的粘土,在上面写着“黄油”两个字。高的也到市场上去,他也找了一个灌子,里面装的是烂泥,只是上面一层是蜂蜜。太阳非常大,仿佛要把大地烤焦了。

  两个狡猾的人到一棵大树下休息。矮人说:“我想买蜂蜜”。高人说:“我想买黄油”。于是两个人都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等他们回到家一看,都傻了眼。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受启发。害了别人就等于害了自己,做人一定要诚实。我不定期搜集了有关诚实的谚语:诚实人常在,刁钻人不到头。心口如一终究好,口是心非难为人。半瓶水晃荡,满瓶水不响。

一本书的读后感7

  一本书,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其实,我也不知道。虽然,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书知道呀!可我们没能力这样子说这“一”本书。这本书我虽然不知道书名,但是,我可是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哦!它是一本,一本,哦,它是一本好书。

  有一个人啊,他非常想出海,但他的父母反对他去,因为他父母当心他的两个哥哥一样不幸身亡。他只好呆在在家里。整天无所事事的。后来,他与别人一起去航海。突然,一阵大风把他吹到一个小岛的小岛……在这之间,虽然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在这座小岛上,他有了属于自己的城堡丶房屋还有奴隶和侍卫。

  从这来看,我知道了,一个人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不用伤心也不用害怕,以我们个人的能力是可以打拼出一个属于一个自己的好印象。遇到什么都要靠自己的能力给打拼出来!

  我们要向文中的主角一样昂首挺胸,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需要害怕,要勇敢的去面对!真如鲁迅所说的: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恩,鲁迅先生说的太有道理了,跟书中的人物太合适不过了。反正,我已经记住鲁迅的一句话: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哎———如果世人的品性都是这样子的话,那世界会更美好的。

一本书的读后感8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一拿到这本书,我就对书名产生了疑问:爸爸怎么会被装在口袋里呢?怎么会比我还小呢?我带着这些疑问翻开了书。

  书中有一些人物,主人公杨歌和他的爸爸,还有杨歌的妈妈、老师同学。书里的片段,我最喜欢《智斗半仙》这一篇。它主要讲了一个骗子说自己是半仙,能预测未来,骗老人说家里会有血光之灾,然后替人消灾,骗取钱财。主人公杨歌和他的爸爸通过与骗子比试预测能力,一个有趣的问题:邻居吴奶奶的猪一小时内会发生什么?后来,杨歌和他的爸爸赢了,并揭穿他的谎言。

  读完整本书,我的疑问得到了回答,爸爸会因为妈妈的责骂而变小,一百八十次责骂后,就成了拇指小人了。我认为这本书不但内容丰富多彩,还有很多好词好句。我喜欢两位主人公,因为杨歌具有冒险精神,而爸爸呢?因为他总能预测到未来要发生的事,让我感到惊讶,而且比儿子还小,真是有趣!如果我有这样的爸爸该多好,这样当上学的时候,我分心了,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会提醒我要好好学习。当我一个人睡觉的时候,把爸爸装在口袋里,就不会感到孤独了。

一本书的读后感9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读者》,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是《把笑带回家》。

  这篇文章讲了作者那时侯是一个高中生,由于分数不够,要交八千元。那天作者回家,父亲笑者说下岗了,于是,作者非常生气。第二天,父亲找到了工作,晚上回来衣服上都是泥,作者嫌父亲身上脏,就把碗端走了。父亲笑着说这孩子。从此,父亲每天回来都先把衣服换了,再进家门。两个月工程完了,父亲又去找工作,作者生气地说他现在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你看他忙活的。最后父亲决定用三轮车拉货挣钱。有一次,作者看到了父亲的三轮车翻了,冰箱坏了,父亲一手摸着冰箱,一手盖住眼睛,作者从来没有见过父亲那么悲伤。于是赶紧回家叫母亲,他们赶到时,父亲已经走了。晚上回家时,父亲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父亲这种乐观拼搏的精神鼓舞了作者。作者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报答父亲。父亲就用三轮车挣够了作者上大学的钱。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遇到事情时,要有种乐观、拼搏的精神。

一本书的读后感10

  这句激动人心的座右铭是由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写的,出自苏联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理想主义旗帜和生活教科书的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读书时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仍然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写这本书花了三年时间。

  故事的主人公保罗·科奇金从一个工人阶级的孩子成长为无产阶级的战士,经历了无数的曲折。战场上的战斗,情感上的波折,施工现场的考验,都没有让他倒下,反而让他更加坚强。即使伤病无情地带走了他的健康,迫使他躺在床上,他仍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克服各种困难,拿起笔,顽强地写作,用另一种方式实践他的人生誓言。可以说,那个时代最完美的精神品质——钢铁般的意志,献身于理想的崇高品质和不屈不挠的奋斗。

  人的一生不应该没有理想,更不用说没有奋斗的理想。但要有坚定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

  人生应该有坚定的理想,要懂得不懈的奋斗,当你不懈奋斗时,就会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就会克服各种困难,理想就会实现。

  人生应该有伟大的理想,因为有了理想,*发出了“燕子知天鹅志”的感叹;怀着理想,岳飞刻下了“忠报国”的字样;有了理想,我们将创造另一个奇迹,讲述另一个英雄的历史。

  我们应该有一个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人生没有目标,犹如航海没有罗盘。伟大的理想造就伟大的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努力,就会创造奇迹。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你很健康,你就有期望。如果你有期望,你就拥有了一切。期望的来源是身体健康,所以我们需要努力锻炼,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当然,一个不健康的身体也可以实现它的理想,但它必须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精力,比普通人更努力地工作来实现它。

  生命中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我们为理想而奋斗,总有一天我们会实现我们的梦想,那时我们就会幸福。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3篇(扩展5)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3篇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

  今天重读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是我在16年中,第一次离职的时候选择的一本书。它的来历跟这本书中推荐的方法毫无关系,我就是纯粹在书架上看到了它,然后买了这本书。说起来我的博库书城会员卡应该已经过期了。

  今天重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以前没有重视的内容。因为读书更重要的是,“自己所看重的部分”。结合之前写的那篇《行为上瘾》读后感有些观点写的`不是很清楚,导致读者朋友没能get到关键点。所以我想,自己以后写的文章,都会按照一定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梗概这本书,然后再其后花更多的精力写自己看重的点。

  就像八股文一样,八股是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个部分。我决定给自己以后的文章分为4+1一共五个部分。

  (起)讲述这本书讨论的问题的重要性。结合自己在现实中遇到的那些问题来说。

  (概)介绍书的梗概内容。所以不至于有的部分没有提到。也许我不感兴趣但是朋友们会很感兴趣。

  (核)着重说完自己看重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案。(可能分多个步骤)

  (合)给出自己的评定。也许一篇文章最后能刷足存在感的地方,也就是那一句“太史公曰”了。

  然后附加的一个部分,就是自己(火花)这一部分了。比如现在的部分,其实是由这本书引起的一些想法,但是脱离了这本书的内容甚远。以后也许会有这个部分,但是也许会没有。(起)

  看这本书的起因很简单。因为自己想要在指定的时间内消化更多的书。这是从博多·舍费尔那里得到的想法,想要在一年之中看100本书,那么第一件事情,是看一本关于快速阅读的书。

  之前有跟codinfox讨论过,读过的书总是没有什么印象,那怎么办。他后来不知请教了哪位朋友,给出的答案是,好书是值得反复读的。前面也有评论里的好朋友决定要重读经典。而我现在既然决定了要认真做这个公众号,也是要重读这本如何读书的好书。使用它的方法论来指导自己之后的读书过程。这篇blog的结构也是基于我在读书之后的笔记。(概)

  奥野宣之给我们推荐的读书法是包括从选书到活用的一整套的流程方法。所以概要结构从以下几个过程分别叙述:

  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其中我这次读书最看重的部分在于读书与活用部分,所以在概要里会简略介绍其他部分。

  说来惭愧自己两年前看过这本书,但是也没有按照这个作者的策略来买书。

  其实去书店随意闲逛,邂逅一本好书,也是挺有趣的事情。但是,坏处是,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别人推荐什么就选什么,没有目的性地读书,花费过多的选书时间,被广告和销量排行榜左右,因为冲动,买了的书堆成山却都没读过。这时,有一个购书清单,就可以在*时及时发现自己的需求,排除干扰,节省自己在书店的时间。

  购书清单需要指定好书名、作者、出版社三个要素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实现“指名购买”,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购书网站。不管在什么时候,发现了好书,记到自己的清单里。假使自己其实不需要这本书,也许在清单里待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划去。定期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书,也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

  自己没做到这一点。就近来说,618从京东上买了十来本书。当然去年双十一的书还没看完,翻看两年前读书笔记里的读书计划上的《瓦尔登湖》什么的,也都是没看过。也许现在自己的心态,以及所感兴趣的东西不会让自己有那个心思去看《瓦尔登湖》吧。(核)

  上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对这个读书法形成很深刻的印象。作者所自己总结的一套读书法,叫做“葱鲔(wei,3)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先大致阅读一遍,然后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折角做标记,然后下一次再精读,这样留下的部分则是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把剩下的触动自己,引发思考的部分摘抄下来,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上,然后在就近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当然,如果是简单的“哇,这个人好厉害”就不行,需要写下自己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摘抄与评论同时存在,也就是所谓的葱、鲔鱼都有。当自己再看读书笔记的时候,就会快速的回忆起当时的感受。

  作者认为,之所以用这种看起来笨重的读书方法,是因为它的确有效。因为“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在上面的步骤中,翻书的时候,在地铁上,在喧闹的地方,都可以完成。但是在最后一步,“活用”时,作者则推荐我们找一个固定的时间重读自己的笔记,一周一次或者两次。这让我想起了独处的重要性。也许当结婚之后,就再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独处了。二十来岁单身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真的是十分宝贵的时间了。

  活用的另一个方法,找三本与问题相关的书籍拿来阅读,使用“要点”+“评论”的方式来阅读。这就像是请了三个有关的专家来给自己提意见一样,自己在总结出一条假设之后,再重读其中的要点与评论,一边反复思考,一边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设,最后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

  比如最近我反复遇到的一个问题。究竟我们追求的目标的意义何在。

  因为在与网友讨论的时候,看到一个新闻。去年LOL的世界冠军中单,现在Gen.G的中单Crown遇到了这个心理问题。之前的问题是,自己不觉得自己打职业比赛有什么意义,但是有了打SKT,夺得世界冠军的目标之后,他开始刻苦训练,不断地克服苦难,终于在去年,在鸟巢,一波3-0带走了Faker所在的SKT。

  我自己在看完半决赛就没有继续关注决赛了,但是说来也十分有趣,这样一个一边倒的BO5却让两边的中单都变了(SKT.bang其实也是遭遇了Crown这样问题的人吧,然后他选择把两边中单都打自闭了)。那时候还是SSG.Crown的皇冠说,我没想到Faker也会哭,原来他也是普通人,是有感情的。

  现在Crown遇到的问题是,他的目标已经达成了。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究竟要去做什么了。而自己最近读过的书,有奥尔特的《行为上瘾》与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两本书。恰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下是结论:

  “如果把生活当成一连串有待完成的里程碑,你就陷入了一种近乎连续失败的状态。按照定义,你任何时候都并不置身于体现了你所定义的成就或成功的地方。而一旦到达了那里,你会发现,你弄丢了那件赋予了你目的感的事情——于是你只好制定新的目标,重新开始。”

  因此,不要靠目标,而要靠系统来过自己的生活。所谓的系统,就是“你经常做而且能提升长期幸福概率的某件事情”。对漫画家来说,可以是每天画一幅漫画;对作家来说,可以是每天写500字。和目标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系统提供的是持续稳定的“嗨”流。是日复一日充实的生活,而不是某个宏大目标的诱人图景,但没有如何前往的指示说明。

  对我来说,那目标就可以是每天刷多少道leetcode题,刷完之后,每天解决一个其他coding方面的问题。每周至少写一篇推送文章,完善自己的公众号。对于Crown来说,可以是保持自己的竞技状态,每天carry多少局排位,完成多少训练。对于你来说,又是什么呢?

  这个话题有点扯远了,但是我认为的确是很重要的东西。(合)

  在此引用作者在后记中写道的一段话来结尾:“读书是与感兴趣的书的对话,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实,是每次去书店时的期待,是睡前温馨的陪伴。也就是说,在爱书之人的眼里,读书就是生活的全部。”

  也许上次阅读的时候,我没有觉得这里写的这么煽情。但是现在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书这个爱好,不会被夺走,不会被比较(如果有人非要比较炫耀,你也会在心里甩他白眼,不会有任何影响对吧?)。人人都可以爱书,无害而又高尚。有了它,再卑微的心,也可以有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它,再喧嚣的环境下,也可以有一块自留地;有了它,就可以在追求世俗成功的路上,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希望大家都能从读书中受益!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2

  花了两个半下午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本意是要学习里面的方法的,记忆中隐约记得,有些,我是有用过的。

  选书,我一般没有特别的标准,但爱好会偏悬疑类,不过,我什么类型的书都会看的(因为心里有个写书的梦,所以要多吸纳各行各业的知识)。现阶段的书,我都是从关注的公众号上面所推荐的书来买的,公众号里面的文章会有作者介绍及书的详情解说,我感兴趣的,就会记下书名。近段时间,就是通过《书单来了》,了解到村上春树的偶像约翰·欧文,一下就买了他的三本书。

  购书,就像书上写的,网络是个不适合熟读的环境,相反,纸媒则更适合花时间慢慢读,我也偏好纸体,只买纸体的,不过,电子书也看的哈;纸书类一般偏有价值的,是要收藏的,电子书就是偏娱乐类的了。

  读书,我是喜欢读书的,可像书里所说的,有没有认真读呢,你读过后,又记得多少呢?现在回想,有的书,只能记得大概内容,有的书,只认得书名了,内容几乎忘了,有的书,也是看了几遍了,不过,是那悬疑类的,哈哈,那是我爱好中的爱好了。

  读*录,我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有一直做梦,我要写书,写文章,但从来没有实践过,无导师,不知从何下手,关于这本书,也是凑巧(觉得做梦,也该行动了,就百度了)知道的,哈哈。

  从阅读这本书开始,我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读完一本书后写读后感,就是不管多么简陋的一句话,我都应该转化成文字落在纸上,把自己当下的想法及心理过程给记录下来。

  记忆中,我是看了不少书的,对了,我看书的速度也是想当的快呢,但是真正记在脑中的并没有什么,因为掌握了再多的信息,如果没有积极的输出,也无法形成知识体系的,所以,以后每一本书,包括重拾以前阅读过的书,都要写读书笔记及读后感,要写文章呀,做好了笔记才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提高了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才会大幅度提升。

  活动,虽然喜欢看书,但是线下类的读书活动或是讲座,我从来没有去过。一嘛,是因为经济原因;二嘛,性格原因,不喜欢嘈杂的环境。现在起呢,我要改变,关注长沙大型书店官方信息,定期免费的讲座及研讨会,都要积极报名。

  最后,关于书里讲的,去实体店购书,当下,是互联网时代,我看中的书都是网购了,几乎没有去过实体店了,关于迷惘购书,及在书店浪费太多时间,好久没有过了哦,这点,我还是有目的性的。

  旧书店,印象中去过一两次吧,对于旧书,没有什么概念,再说,对于“古书”,我向来“迷惑”,所以,再也没有光顾过了,记忆中,岳麓山下有一家,天气好转,去爬爬山,也去店里淘淘,就是不知,现在还在不在。

  百科全书嘛,互联网时代,有什么问题,就直接百度了,这个习惯我还是有的,包括陌生的汉字,我也会第一时间百度的,会继续保持哈。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3

  今天重读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是我在16年中,第一次离职的时候选择的一本书。它的来历跟这本书中推荐的方法毫无关系,我就是纯粹在书架上看到了它,然后买了这本书。说起来我的博库书城会员卡应该已经过期了。

  今天重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以前没有重视的内容。因为读书更重要的是,“自己所看重的部分”。结合之前写的那篇《行为上瘾》读后感有些观点写的不是很清楚,导致读者朋友没能get到关键点。所以我想,自己以后写的文章,都会按照一定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梗概这本书,然后再其后花更多的精力写自己看重的点。

  就像八股文一样,八股是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个部分。我决定给自己以后的文章分为4+1一共五个部分。

  (起)讲述这本书讨论的问题的重要性。结合自己在现实中遇到的那些问题来说。

  (概)介绍书的梗概内容。所以不至于有的部分没有提到。也许我不感兴趣但是朋友们会很感兴趣。

  (核)着重说完自己看重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案。(可能分多个步骤)

  (合)给出自己的评定。也许一篇文章最后能刷足存在感的地方,也就是那一句“太史公曰”了。

  然后附加的一个部分,就是自己(火花)这一部分了。比如现在的部分,其实是由这本书引起的一些想法,但是脱离了这本书的内容甚远。以后也许会有这个部分,但是也许会没有。(起)

  看这本书的起因很简单。因为自己想要在指定的时间内消化更多的书。这是从博多·舍费尔那里得到的想法,想要在一年之中看100本书,那么第一件事情,是看一本关于快速阅读的书。

  之前有跟codinfox讨论过,读过的书总是没有什么印象,那怎么办。他后来不知请教了哪位朋友,给出的答案是,好书是值得反复读的。前面也有评论里的好朋友决定要重读经典。而我现在既然决定了要认真做这个公众号,也是要重读这本如何读书的好书。使用它的方法论来指导自己之后的读书过程。这篇blog的结构也是基于我在读书之后的笔记。(概)

  奥野宣之给我们推荐的读书法是包括从选书到活用的一整套的流程方法。所以概要结构从以下几个过程分别叙述:

  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其中我这次读书最看重的部分在于读书与活用部分,所以在概要里会简略介绍其他部分。

  说来惭愧自己两年前看过这本书,但是也没有按照这个作者的策略来买书。

  其实去书店随意闲逛,邂逅一本好书,也是挺有趣的事情。但是,坏处是,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别人推荐什么就选什么,没有目的性地读书,花费过多的选书时间,被广告和销量排行榜左右,因为冲动,买了的书堆成山却都没读过。这时,有一个购书清单,就可以在*时及时发现自己的需求,排除干扰,节省自己在书店的时间。

  购书清单需要指定好书名、作者、出版社三个要素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实现“指名购买”,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购书网站。不管在什么时候,发现了好书,记到自己的清单里。假使自己其实不需要这本书,也许在清单里待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划去。定期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书,也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

  自己没做到这一点。就近来说,618从京东上买了十来本书。当然去年双十一的书还没看完,翻看两年前读书笔记里的读书计划上的《瓦尔登湖》什么的,也都是没看过。也许现在自己的心态,以及所感兴趣的东西不会让自己有那个心思去看《瓦尔登湖》吧。(核)

  上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对这个读书法形成很深刻的印象。作者所自己总结的一套读书法,叫做“葱鲔(wei,3)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先大致阅读一遍,然后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折角做标记,然后下一次再精读,这样留下的部分则是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把剩下的触动自己,引发思考的部分摘抄下来,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上,然后在就近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当然,如果是简单的“哇,这个人好厉害”就不行,需要写下自己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摘抄与评论同时存在,也就是所谓的葱、鲔鱼都有。当自己再看读书笔记的时候,就会快速的回忆起当时的感受。

  作者认为,之所以用这种看起来笨重的读书方法,是因为它的确有效。因为“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在上面的步骤中,翻书的时候,在地铁上,在喧闹的地方,都可以完成。但是在最后一步,“活用”时,作者则推荐我们找一个固定的时间重读自己的笔记,一周一次或者两次。这让我想起了独处的重要性。也许当结婚之后,就再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独处了。二十来岁单身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真的是十分宝贵的时间了。

  活用的另一个方法,找三本与问题相关的书籍拿来阅读,使用“要点”+“评论”的方式来阅读。这就像是请了三个有关的专家来给自己提意见一样,自己在总结出一条假设之后,再重读其中的要点与评论,一边反复思考,一边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设,最后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

  比如最近我反复遇到的一个问题。究竟我们追求的目标的意义何在。

  因为在与网友讨论的时候,看到一个新闻。去年LOL的世界冠军中单,现在Gen.G的中单Crown遇到了这个心理问题。之前的`问题是,自己不觉得自己打职业比赛有什么意义,但是有了打SKT,夺得世界冠军的目标之后,他开始刻苦训练,不断地克服苦难,终于在去年,在鸟巢,一波3-0带走了Faker所在的SKT。

  我自己在看完半决赛就没有继续关注决赛了,但是说来也十分有趣,这样一个一边倒的BO5却让两边的中单都变了(SKT.bang其实也是遭遇了Crown这样问题的人吧,然后他选择把两边中单都打自闭了)。那时候还是SSG.Crown的皇冠说,我没想到Faker也会哭,原来他也是普通人,是有感情的。

  现在Crown遇到的问题是,他的目标已经达成了。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究竟要去做什么了。而自己最近读过的书,有奥尔特的《行为上瘾》与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两本书。恰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下是结论:

  “如果把生活当成一连串有待完成的里程碑,你就陷入了一种近乎连续失败的状态。按照定义,你任何时候都并不置身于体现了你所定义的成就或成功的地方。而一旦到达了那里,你会发现,你弄丢了那件赋予了你目的感的事情——于是你只好制定新的目标,重新开始。”

  因此,不要靠目标,而要靠系统来过自己的生活。所谓的系统,就是“你经常做而且能提升长期幸福概率的某件事情”。对漫画家来说,可以是每天画一幅漫画;对作家来说,可以是每天写500字。和目标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系统提供的是持续稳定的“嗨”流。是日复一日充实的生活,而不是某个宏大目标的诱人图景,但没有如何前往的指示说明。

  对我来说,那目标就可以是每天刷多少道leetcode题,刷完之后,每天解决一个其他coding方面的问题。每周至少写一篇推送文章,完善自己的公众号。对于Crown来说,可以是保持自己的竞技状态,每天carry多少局排位,完成多少训练。对于你来说,又是什么呢?

  这个话题有点扯远了,但是我认为的确是很重要的东西。(合)

  在此引用作者在后记中写道的一段话来结尾:“读书是与感兴趣的书的对话,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实,是每次去书店时的期待,是睡前温馨的陪伴。也就是说,在爱书之人的眼里,读书就是生活的全部。”

  也许上次阅读的时候,我没有觉得这里写的这么煽情。但是现在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书这个爱好,不会被夺走,不会被比较(如果有人非要比较炫耀,你也会在心里甩他白眼,不会有任何影响对吧?)。人人都可以爱书,无害而又高尚。有了它,再卑微的心,也可以有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它,再喧嚣的环境下,也可以有一块自留地;有了它,就可以在追求世俗成功的路上,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希望大家都能从读书中受益!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3篇(扩展6)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600字3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600字1

  终于重新读完了这本书。这是一本教授如何阅读的书,她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诠释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作为一个成年人,基本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大多数成年人也多停留在基础阅读这个最低的层次上。

  诠释阅读是稍微高一层次的阅读方法,主要是利用阅读书名、目录和序言等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叙述的?你对此有何评价?这本书对读者本人有什么用?

  分析阅读是第三层次的阅读,也是非常耗费心力的阅读方式通过更深入的阅读,进一步回答上一层次阅读中的四个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也有不同的分析阅读方法。我认为分析阅读,最核心的是找出作者的关键字词,进而找出作者的观点和主旨,针对作者的观点,读者要认真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评判,同意或不同意,为什么?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吸收了一本书。需要说明的是,值得分析阅读的`书,世界上不超过一千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书籍不超过100本,对此,我表示相信。

  最后一个层次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与分析阅读最大的区别在关注点不同,分析阅读的关注点在以作者的观点为中心,主题阅读的关注点应该放在自己要研究的主题上,让各种不同书的作者来参与自己主题的讨论,然后自己综合分析比较得出自己的观点。

  阅读的方法也是一项技能,需要我们在*时的阅读中不断的练习,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变成我们能够运用自如的技能。

  阅读点亮生活,阅读让自己的心智获得成长,这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3篇(扩展7)

——一本书的读后感作文3篇

一本书的读后感作文1

  很小的时候,我就爱看动画片,尤其喜欢看由四大名著之一改编的动画片《西游记》,看着看着就入了迷。现在我渐渐长大了,认识了好多字,于是便去买了一本文字版的《西游记》。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书就看,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连妈妈叫我吃饭都没有听见。四年级,老师又把《西游记》作为必读书目推荐给我们,于是我又认认真真读了一遍,书中的精彩故事依然深深吸引了我,每每我都沉静在故事精彩的情节中,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

  这本书真的很好看。书里讲了唐僧和他的徒弟们一起去西天取经,他们一路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情节都生动有趣,让人身临其境。唐僧有三个徒弟,孙悟空让我最佩服,他非常勇敢,每次都一马当先前去杀死妖怪;他反对邪恶势力,有着大无畏的精神;他也很忠心,师傅有难,每一次都想方设法去营救。

  孙悟空的勇敢值得学习,所以我就要求自己遇到事情不胆小、不害怕、不畏难。有一次,我一个人走夜路,虽然心里发慌,但是我还是没跑,一阵微风拂过,把草丛吹得沙沙直响,这下我有些害怕了,撒腿就跑,跑着跑着,我想到了孙悟空,于是提醒自己:不就是一个人走一段夜路吗?我已经长大了,是个小小男子汉了,有什么好怕的!我要向孙悟空一样勇敢!我停下脚步,不慌不忙地走着,一边走一边还欣赏着路边的夜景,真美啊!看来,我的"胆子变大了!

  以后,我还要一个人去上学、一个人坐公交车、一个人半夜在家……在学习上,我也要变得勇敢,不被难题吓倒,也不被成绩的起伏打败。我要学习孙悟空,学习他大无畏的精神,勇往直前,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3篇(扩展8)

——读一本书读后感600字

读一本书读后感600字1

  值得一读的书,虽然很多人都会想:读一本书,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需要别人的指导或者帮助。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以为自己会读书,以为自己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但我自以为的读书方法不管用。怎么知道不管用?问一个问题就知道了。你能不能把一本书读好,读懂,读得有效,这真的是需要方法的。这本书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参考价值,不仅讲了阅读方法,还有参考书目。正如书里面所说的,好书都是经历过岁月的洗刷而留下来的,经典也是人们千挑万选留下来的。这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是知识渊博了,不然也不会写出这样的一本书来,这里涉及了很多学科,无论是人文社会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作者都信手拈来,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美中不足的是翻译问题,这个。虽然大部分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读懂的,这本书本身逻辑就很严密。但我还是要不得不说一下个人认为一个地方的不妥之处: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里的那句经典独白:“生存,还是毁灭?”在这本书里译成了:“要死,还是要活?”[捂脸][捂脸]?说实话,我自己看到这句翻译的时候有点愤怒了,毕竟之前看过好的翻译之后,看到这样的翻译难免有些转换不过来。

  整体来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的。加入书架之前有看到过书友在读,当时没在意,后来看舍友买了这本书,她说是为了凑单。但我还是加入书架了,后来并没有开始读,直到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过,推荐我们去读这本书,然后才开始阅读。阅读过程有点艰难,在零碎时间来读这样一本逻辑性强的书还是比较艰难的,建议做一下笔记,我打算再回去补一下笔记。推荐给更多的.书友,如果有机会的话,买纸质版的会比较好操作。

推荐访问:读后感 一本书 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3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1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