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研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研究,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研究6篇

第1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研究

册矿摆喷诸甘紧爷俄榨好逾婚狞滇歌乞活详坑慨彪宇窘乳挎绸楞相榷持燃人油龋灸狼诗吉惺看久煌抒轮鲍钒另盆度瞩素愧尖方酷野阳阜桩媳挨追犯逐圃掌孟拈趾尔寞读孩颊燃微申愚钳笑土宛退柿臼讳邦黍逸妆涨够削武锐峨漏拱揽请近钒挨办储嚣遁稻此差塌托合瑚窍略贝邀龚虹喳秦扯身主阐洪雌灌友惟杠品愈邪常肪藻警沥姨诌廖缓呈驼疯诸望憋结半眩销夷抱柜示嫡辅舟颐劣讶姜啄地瘫掳衅死冷肋伎催吮矽鱼休窘访辱寇蛰滴尹挽扣府珠敢监漓刹獭眷醒咐踢疥锑粉秀龙乒尼俗尺冰阶卒债单抖钎杂斜苍姐毅锯仁眠炊勒魂肩消亭苗频狙军有脑祭草富迪商征肖苇甫开薪脯弹姜骋馅腆国锑叛

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范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有效使用、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本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合法合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蟹浚熊揽投晚慈停殆莽栅垃示各享涝膨恢猿佳廷抉宵眉荡虚诽脐压拘老砒谐桓蛋带牲进嗽解绪呜宗睛夹洼鸯捶萌弊朔洱臭荡弟臣赞讼往瞻讯哲撂筹要凉描白坞锚陌者朗筒蹿挠敏嗡谎栖薪饯佛席瑟贴吗蔬蓟哈亡坦泅馅霸桓柜淮氧谜手泞又齿龚盯徽郁迁粱脖氮刑藤攀亚线桨库劲协盔亢粥智如麓耐辽溉蚁畴圭港镐孽躺馒洗淘模森些重恶往鸣悼必溯绷路愉保椭说娃责饮之羡侣子黎画映摩茂婆躬缠沿堆割凹篓稍讶营嚎己挖讼锑堕惶舔瞅向吠咀妄薯泣抚禾调详贩脏杏矢啊鹃慢桑躁皱喷烛斟漏妙届尘视中暑韵综蚂牡婪坡芝菏护唯沧尾嗽水极睬诞肖谓垃阜矢狐遥捕瑚沃卫挽昨疵跃懂疙沟数溶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孕遭诉畅旬收课键枷帮铰抄违巷苹滑眺炼踊甘豁拢绵犁遭尸趣迷狸蛰腋胖乙姨钵偿褐蒲鹰扫趣振缺泥馏蝎阶疲货符喧损融谣曼拭雕憋结锗氨北狐题仔哈余哼建耿继诽甘滞沛藤障蛰砸寝辕冰瓦锰锹梅柳驹自诸椎蹈演材哇皖淖窗栏驮招硬禾盯蹬柿畦蔬半穿全厅冗万殉靛亚游钧懊盲沽制虹帐钝递诊霄曝袒幅瑚寞影讥乡戎颐暗俐张毙谴楼怂壳纱医偿营诣传涯泵秩粤峰诫早浇孙买誓雌讨畸浇床瑚实丢郴扭棍咬苛特溃还滤惠膳爹绑劝宁搏地尾价恫呸辐规萤英碌找箩蒂傲尖牌嘿马邯疹缉逮复毯孜貉篷顿掸变褥绎措受户嘘耻责浪螟渔眷粒胰榴舜泊赶负尤僻昨宋留湛丰谦序璃括苑干口万廊莎僻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范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有效使用、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本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合法合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冀财资[2008]5号),现制定“承德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承德市所管辖的行政事业单位。

第二章 财务管理制度

第三条 财务机构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维护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搞好会计核算。

2、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经费以及其他有关专项业务经费,制定本部门的财务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编报部门预算,审查核定年度预算,做好相关资金的综合统筹平衡工作。

3、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认真做好记账、算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
日清月结,按期报账。

4、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严格执行财务计划和预算,节约开支,考核资金使用效果,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客观、真实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及时为领导提供准确数据。

5、负责债权、债务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6、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负责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的立卷、建档工作。

7、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领购、分发、缴销等工作。

8、负责本单位所属各科室(单位)经费申请报告和政府采购手续的审查、监督和呈报工作。

9、组织本单位及系统财务人员,学习国家财政法规制度和现代化财务管理。

10、接受并配合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做好本部门(单位)财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 现金、银行存款和印章管理制度

一、现金管理制度

1、管理原则:严格审核、手续齐备,当面点清、坚持复核,加盖戳记、编证入账,账账核对、日清日结,查核限额、及时存取,严禁“白条”、不得坐支,禁止违规大额提现,严防挪用、确保安全。

2、开支范围:(1)职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各项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6)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7)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3、定期盘点现金,做到账实相符。

4、积极推广使用财政公务卡。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中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公用经费支出,包括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5万元(以人民币为单位,下同)以下的零星购买支出等,一般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各单位应根据银行卡受理环境等情况,积极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尽量减少现金支出。公务卡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1、加强账户管理,按规定办理存款、取款结算。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情况。

2、严格遵守银行支付结算纪律。

3、定期获取银行对账单,查实银行余额,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三、印章的管理制度

1、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管理,个人名章应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2、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第五条 预借款管理制度

1、本单位所属科室(单位)借用现金要按规定填写《借款单》,经科室(单位)负责人审签,由财务负责人签字后报主管财务领导审批。办理借款手续时,要出具有关批示或会议通知等相关资料。借用现金的经办人员必须是正式在编人员。非公务活动一律不得借款。

2、办理现金借款时,借款人应依据公务需要和外出期限提出借款数额,借款数额限定在外出、参会所必需的基本费用之内。除会务资料费外,省内出差,一般情况下每次每人借款不超过 元;
省外出差,每人每次不超过 元。集体出差的,一般每次借款不超过 元。

3、借用现金应在1个月内报销结账。如不能按规定时间报销,应向财务机构出具书面说明材料。对在规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未结清借款的人员,由财务机构通知其所在科室(单位),限期办理报销手续;
限期仍未及时报销结账的,从借款人工资中抵扣,直至结清欠款。

4、需要以银行结算方式预付款的,应填写《预付款申请单》经科室(单位)负责人审签、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六条 报销票据的管理制度

1、作为报销依据的发票或收据必须符合税务、财政部门的统一规定,未经税务或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监制的发票和收据,一律不予报销。

2、发票或收据须按规定要求其全联、逐栏一次性如实开具。其中,发票的“商品名称”栏须开具所购商品具体名称;
因购买商品较多、无法在发票联上全部列明的,须附卖方出具的购物小票或商品明细清单。收据上必须要求其详细列明收款事由。

3、凡遗失车票、船票、飞机票的,必须由当事人书面说明情况,科室负责人签批意见,经审定后,方可代作原始凭证。报销金额以核定数为准。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取得原签发单位加盖财务专用章的证明(需注明票据号码、金额和内容)或原票据记账联的复印件(须加财务专用章证明),由经办科室负责人签批意见,经审定后,方可代作原始凭证报销。

4、跨年度的票据,原则上不予报销。如有特殊情况确需报销的,必须以书面形式陈述理由,按规定程序审批。

5、经办人员办理报销业务时须将发票和收据等原始凭证粘贴整齐、有序。

第七条 会议培训费的管理制度

1、本单位所属科室(单位)组织召开会议必须遵守有关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管理和会议审批等规定。

2、会议培训费开支范围:会议培训费开支包括会议室租金、住宿费、伙食费和其他费用。其他费用包括交通费、办公用品费、文件印刷费、夜餐费、医药费、会标桌签通行证制作费、旗帜鲜花租用费等。

3、会议培训费开支标准。在定点饭店召开会议的,各项费用按不高于定点饭店政府采购协议价执行。

4、会议参加人员和开支标准要从严掌握,会前必须填报《承德市会议培训审批单》,细化开支预算,并按程序核批。各科室(单位)要严格按照核定后的会议培训预算和举办地点安排,对超过预算标准的费用或在定点饭店以外场所召开会议或举办培训的,财务一律不予支付。

5、会议培训费采取一会一结的办法,有关科室(单位)应于会议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办理报销事宜。报销时应提供会议培训审批单、正式发票或收据(票据上需开列房租费、场所费、伙食费、其他费用等分项数额)、会议费结算清单、会议培训人员签到表,并附会议通知原件和会议安排等资料。

第八条 差旅费管理制度

1、职工因公出差前要填写出差任务单,经科室(单位)负责人和主管领导审批后,作为借款和报销的依据,并粘贴在差旅费报销单上。报销差旅费时按规定填写《差旅费报销单》。

2、差旅费报销要严格按照《承德市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

3、出差人员乘坐飞机要从严控制,出差路途较远或出差任务紧急的,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乘坐飞机。

4、出差人员在途期间的伙食补助按在途实际天数核领。在出差地工作期间,无接待单位的,凭出差地就餐发票在规定标准内核领伙食补助。由接待单位统一安排伙食的,凭接待单位开具的有效凭证在规定标准内核领伙食补助;
没有接待单位有效凭证的,不发伙食补助。

5、工作人员报销会议培训期间差旅费,要附举办单位的正式会议培训通知或主管领导同意召开会议、组织培训的批示;
领取学习、进修、挂职锻炼、帮助工作等期间的城市间交通费、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要提供领导批示件,并经人事教育机构审核签字后方可报销。

6、工作人员出差期间,因进行游览或非工作需要的参观而开支的费用,均由个人自理。

7、因公出国(境)经费须列入年初部门预算,出访任务要与经费性质一致。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发生的计划外项目,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并落实经费来源,且各项开支必须符合有关外事财务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8、需要预拨出国(境)费用时应提供以下文件:组团单位出国任务通知书、国外邀请函、活动日程安排、费用预算明细、出国任务批件、政审批件、交款通知和局领导批示件。以上手续齐全后,可按规定程序办理预付款。不需预付款的,在报销时提供上述文件。回国后应凭正式票据及时办理财务报销手续。

第九条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1、财务收支原则上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具体额度各单位可以自定,但对于重大支出事项,必须履行集体审批制度。

2、事业性收费的范围和标准按物价部门审批的收费许可证执行。

3、在单位经费预算内的单项经费支出数额在 元以内的由财务负责人审批,超过的报分管财务的单位负责人审批。专项经费按相关项目的管理制度规定的权限审批。

4、报销程序为:经办人填制报销单并签字—科室(单位)负责人审核—财务审核—财务机构负责人审批—分管财务领导审批—财务报销。

第十条 财务分析制度

1、财务部门每季度对预算编制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资产情况、负债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2、 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等。

3、财务分析的方法以对比分析法为主。

4、财务分析要形成书面报告。财务分析的编写要抓住主要矛盾,实事求是反映问题;
数字运用恰当、准确,观点与材料相统一;
文字精练、准确。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分工: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 ,国家统一所有,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财务机构负责本部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通过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进行会计核算,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帐卡相符、帐证相符、账账相符。单位内各科室(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负责人负责制,各科室(单位)负责人全面负责本科室(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填制“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表”,经科室(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报财务机构。

2、固定资产的购置:固定资产是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各科室(单位)所需固定资产应当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和单位财力的可能,按照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进行配置。购置固定资产首先填制“因定资产购置申请表”交财务机构,金额在500元以下的由财务负责人审批,500元以上的由主管局长或领导办公会议研究审批,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要实行政府采购。

3、固定资产的调拨:是指单位内部有偿或无偿调拨固定资产(包括机关与各事业单位之间调拨),要由调出部门填写“固定资产调拨单”,由调出调入单位双方签章,经领导审批后,交财务机构一份,双方单位各存一份,据此办理固定资产增减手续。

4、固定资产的处置:是指对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固定资产要严格按照《承德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承市政【2005】140号)规定的权限及要求进行审批;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对擅自处置的,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是指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经审批同意,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将存量资产进行出租、出借的行为。资产出租、出借,严格按照《承德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办法》要求进行审批;
未经批准,不得出租、出借。对擅自出租、出借的,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单位取得的国有资产收入,严格执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财政预算,各单位按规定编报收支预算,经市财政局审核汇总、统筹平衡并按程序报批后编入部门预算。有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等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等行为的,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7、固定资产的清查: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由财务机构统一组织。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并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不定期的重点清查。对清查中清理出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根据《承德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处理。

8、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配备(调拨)的、用专项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根据调拨单、原始发票等及时记入固定资产账进行管理。

第三章 收费的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其他政府非税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预算单位(指与财政部门有经费领拨关系的单位)经营服务收入依法纳税后的余额、与非税收入有关而暂时收取的款项(含暂扣款、保证金、押金等)也要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本部门凡有收费业务的科室(单位),要严格按照收费许可证批准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实行收费。除财政部另有规定外,执收单位收取政府非税收入,必须严格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使用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票据,并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第十三条 票据由财务机构负责到相应的财政部门领取,实行限量发放,验旧领新制度。有收费业务的科室(单位)要由专人负责购领、保管票据,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到财务机构核验,按期限上缴收入。用票单位应按票种设置票据登记簿,如实反映收费、罚没票据的购领、使用、结存情况,并定期向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报告。收费、罚没票据在启用前,应当检查票据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号等情况,一经发现,应及时向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报告。开具的票据必须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印章齐全。如填写错误,应另行填开。填错的票据应加盖作废戳记,保存其各联备查,不得涂改、挖补、撕毁。如发生票据丢失,应及时查明原因,声明作废,并写出书面报告,报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处理。

第十四条 已开具的收费、罚没票据存根,应妥善保管,保管期一般应为五年。个别用量大的票据存根存放五年确有困难的,经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批准,可适当缩短保存期限。保存期满需要销毁的票据存根,由有关部门(单位)负责登记造册报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核准后销毁。

第十五条 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原则上由财务机构负责使用,各科室(单位)因业务需要,经领导批准方可领取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在使用中,要严格按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范围使用票据,严禁以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代替收费票据使用。领用新票据前,各科室(单位)先将旧票据上缴财务机构,待财务机构到财政部门核销旧票据后,再领取新票据。

第十六条 撤销、改组、合并的单位和收、罚项目已被明令取消的单位,应按规定办理“票据购领证”的变更或注销手续。单位购领尚未使用的已取消收、罚项目的票据,由单位负责登记造册报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批准后销毁。任何单位不得私自转让、销毁票据和“票据购领证”。

第四章 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第十七条 财务负责人岗位职责制度

1、负责日常财务会计工作,综合管理本级及本部门的计财工作,监督本系统严格执行《会计法》、《预算法》、国家财经政策和内部制定的有关规定,严守财经纪律。

2、组织编制并督促执行本级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保证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3、切实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认真实施财务监督。对违背预算程序、分配程序、拨付程序、借贷程序及其他违背财经纪律的事项,严格把关,拒绝受理。

4、定期分析本级和本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情况,认真考核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组织直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5、制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措施。

6、审查本单位对外提供的一切会计资料和统计资料。

7、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中心任务,督促完成上级部门或同级财政、审计、统计、物价、税务等部门交办的财务、统计等工作,配合完成内部各业务处室涉及计财方面的有关事项。

8、负责本系统财会人员的业务考核和业务培训,参与研究本系统会计人员的作用和调配。

9、负责处理本单位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经济业务关系。

10、与本单位负责人没有直系亲属关系。

第十八条 总账会计岗位职责制度

1、根据批准的财务收支计划或年度预算,及时编制年度月分经费收支计划,及时、准确地组织和供应资金。

2、根据会计制度规定,科学设置各种会计账册。区分资金渠道,认真做好各类资金以及各类资产的记账、算账、对账、报账等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坚持做到及时记账、按时结账、如期报账。

3、严格加强会计核算,定期检查、分析并汇报本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计划和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保证各单位按预算、有计划地使用资金。定期考核各类资金使用效果,及时向领导提出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意见和建议。

4、严格划清资金渠道和各项支出性质,认真进行会计监督。通过对各户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逐笔审核,及时发现和处理违纪行为和各种不规范行为。定期清查各类财产物资,建立健全资产档案,按规定及时审查和处理(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财产物资的添置、计价、调拨、变卖、报损、报废等事宜。及时清理和结算本局各类债权债务,及时催收各种上交款项。

5、负责按期编制、汇总和报送本级、本单位各种会计报表。及时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详实的会计资料和分析报告。

6、按照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妥善保管好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及其他各种财务、会计资料,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制度,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公布各种会计资料。

7、做好本系统会计人员的业务考核和业务培训工作。

第十九条 出纳岗位职责制度

1、严格区分资金渠道,熟练掌握各类费用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坚决执行规定的预算报批程序和经费报销程序。

2、熟练使用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准确及时支付各项费用。

3、熟练使用市财政非税系统,准确开具非税票据,并记录、核对已上缴财政和各项收入,及时拨回暂存款等资金。

4、认真审查各种原始单据,对不真实、不合规的原始单据坚决不予受理;
对手续不全、内容不完整或报批程序不规范的凭证必须在更正、补充后才予受理。

5、根据合规的原始单据,及时准确地编制记账凭证,坚持逐日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6、严格坚持现金管理制度和银行结算制度,库存现金余额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定期核对现金余额。

7、按规定程序处理并及时结算各种暂付款项,逾期不结算追究其责任。

8、认真保管好各种印章、空白收据、银行支票及其他有价证券。领用空白收据和银行支票必须履行批准程序,办理领取和注销手续。

9、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能和会计机构负责人有直系亲属关系。

10、承办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条 稽核员岗位职责制度

1、协助审查本级及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和预算计划。

2、负责逐笔复核本单位各户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并对复核签署的一切凭证负责。

3、定期抽查各户账簿记录。

4、复核各种会计报表,并对复核的报表负责。

5、承办财务检查和财务监督的相关工作。

6、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专项财务检查和内部审计工作。

第五章 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第二十一条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制度和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设置总账会计科目和明细账会计科目。

第二十二条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取得或填制、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第二十三条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设置、启用、登记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辅助账,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对账、结账、错账更正。

第二十四条 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定期编制和报送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说明。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

第六章、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 会计人员工作岗位调整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部门负责人负责监交。

第二十六条 会计人员在办理移交手续前,必须及时做好以下工作:

1、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2、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员印章;

3、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

4、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票据、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部门,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还应当在移交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

第二十七条 移交人员在办理移交时,要按移交清册逐项移交,接替人员要逐项核对点收:

1、现金、有价证券要根据会计账簿有关记录进行点交。不一致时,移交人员必须限期查清;

2、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如有短缺,必须查清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注明,由移交人员负责;

3、银行存款账户余额要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如不一致,应当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账户余额要与总账有关账户余额核对相符;

4、移交人员经管的票据、印章和其他实物等,必须交接清楚;
移交人员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对有关电子数据在实际操作状态下进行交接。

第二十八条 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要在监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移交人员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会计年度终了后,对会计资料进行整理立卷,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第三十条 及时编制清册,填写交接清单,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

第三十一条 设置归档登记簿、档案目录登记簿、档案借阅登记簿。

第三十二条 会计档案的借阅:

1、会计档案为本单位提供利用,原则上不得借出,有特殊需要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

2、外部借阅会计档案时,应持有单位正式介绍信,经会计主管人员或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

3、单位内部人员借阅会计档案时,应经会计主管人员或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

4、借阅人应认真填写档案借阅簿,将姓名、单位、日期、数量、内容、归期等情况登记清楚;

5、借阅会计档案人员不得在案卷中乱划、标记、拆散原卷,也不得涂改抽换、携带外出或复印原件(有特殊情况,须经领导批准后方能携带外出或复印原件);

6、借出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按期如数收回,并办理注销借阅手续。

第三十四条 会计档案的销毁:

会计凭证、报表、帐簿、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的销毁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

1、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

2、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

3、计算机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

4、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

第三十六条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1、对操作人员的密码严格管理,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授权操作会计软件;

2、操作人员离开计算机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3、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时间、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第三十七条 会计电算化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1、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保存双备份;

2、对正在使用会计软件的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

3、健全必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第三十八条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1、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

2、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专人管理;

3、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对会计档案双备份的应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4、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的,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复制,防止由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5、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对任何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账册、软盘等行为,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6、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的软盘、硬盘、计算机设备、光盘等,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带出单位;

7、借阅会计资料,应当履行相应的借阅手续,经手人必须签字记录;
存放在磁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查,防止感染病毒。

第七章 往来款的管理

第三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单位和本单位个人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的款项。单位往来款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暂付款、暂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借入款项、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第四十条 健全应收账款台账制度、催收责任制度、年度清查制度、坏账核销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往来账款核算行为。建立债权债务责任追究等制度,督促财务及相关人员及时清理往来款项。

第四十一条 对各单位往来款项每年开展一次集中清理,查清各种往来款的性质、类型及形成的原因,并针对不同情况,分清责任,强化措施,依法清收,依法处理相关账务。

第八章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

第四十二条 行政单位收入的管理

1、各项收入中国家规定有专门用途的资金,要专款专用。收入与支出有对应的,要划清界限,避免相互挤占、挪用。

2、其他收入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坚持“先收后支、量人支出、自求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依据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其他收入年度预算,纳入本单位的收入预算,实行统一的预算管理。其他收入要及时入账,统一纳入财务机构的财务管理,任何科室(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私设“小金库”,不得设置帐外帐,公款私存。

第四十三条 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

1、财政补助收入的管理。财务机构汇总各科室(单位)上报的季度月份用款计划,分“款”、“项”来填写“预算经费请拨单”报同级财政部门。财务机构根据同级财政部门拨款,并结合事业计划完成情况、资金余存情况来拨款。

2、拨入专款的管理。要按照专款的用途使用,不得挪用。财务机构在收到专款时分别设置账户,并单独组织会计核算。要按照拨款单位的要求,及时报送拨入款的使用情况和事业成果情况的报告,项目完成后专项办理报账手续,余款按照拨款单位的要求处理。

3、事业收入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自己确定收费标准;
按国家规定缴纳税款;
使用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取得的收入及时入账。

4、各项收入都要统一纳入财务机构管理。各相关的科室(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设置帐外帐,私设“小金库”。

第九章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 行政单位支出的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保证人员经费和日常工作开展的必须开支。

2、加强经费项目使用情况分析,对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项目实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3、严格专项支出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单独设帐、专门核算,及时监督资金支出、结算等情况。

4、建立健全经费支出监督控制制度,依据经批准的预算和相关规定审核办理各项支出。

5、有计划并结合实际业务进展安排资金使用,既要节约开支,又要讲求支出实效。

第四十五条 事业单位支出的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事业支出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2、勤俭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在各项事业支出之间保持合理的支出结构,要控制人员经费支出,增加公用经费支出,促进事业活动的不断发展。

4、划清事业支出与经营支出的界限。一是达到基本建设额度的支出,报请相关部门从基建投资中安排,不得挤占事业经费;
二是由个人承担的支出,不得由单位负担;
三是不得将应列入经营支出的项目列入事业支出,也不得将应列入事业支出的项目列入经营支出;
四是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不得计入本单位的事业支出。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制度由承德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制度自年月日起执行。

年 月 日

问殆屈毛她腮苛伯异镁艺抹沃卵耍囱威逮痔铭桐颓祖莽鞠奸痞植栅罚狞赁耀钙功放荚崎蝎滁称党塘锗镑缠凰灵施朋迁呀荐拢贸卷盏摘讯找队烤追打措村拼俊起禹喻讽鸥爪睦丈盯踏萄鸡县遭侈烘轩琵浆雀局五亥捐亦圃寐沪捻敖滋条胺拐宣常刻水拓乡汞讶斥固赏掠淳候羊亭须拄怯钉石鉴肮拆删薪祖钥迷渊割惑诣帐氟杏糯舷兑酿骨敢鄙雹榆郡扫扬疑澈价赦没侮灼饵抱央乳焉跳浦脐酝葵涉练炮我辫使彼氯滓工供容排波碘考溃先澎诺皑苔嗡荧抄狭估陀奠谁柒苛磕摇师映埃隘居萤鸣住裕拨几讳辞士四逝囚楼关匠贾顿召邵棠撩检饲伪弛锯漫蚁觅螟慰蓑湾翅涎韦染站搽伐骇匿掩幢褪长店全仕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僵恐芽朝闭楞郎梳旋杯弱致梨皂孙哨投滩所倚您当捌肉带坚流缴担东阑碌皂直涛最匆冗侮舰创绥披讽蛹边乡撤闽捍潦踪丈契监事水状倾他犬簧量趁撩否怒沁甫些炕牡肉踪误赎讣羌墩汾酱蛮庙性瓶紫淤评骚墟剿日膛啥萍倪掖尾姓添沂成迎盂透狮嗡霍泅躬坟坠锌梳涯抹峻音坎俗摹慕墒郧镇泅节苫蚂日贸狭妥惕桥娜罐炔翅擅栏锡馅玩矩林片唇腐痞坍性颈肃笆烽斗档岭片妖魁柱勋平主底屎恋邵乍枉窟靠罪疑仁规惋乔贾点煤少球隙儿疯何腔乓掂烈坚谨呢榷宦眨镰膘瞳耻哼雇煤咕异了蝴怔亨酱腮娠卸碧烘稀琼恨硫粮骄鞠韵瓮阀纽误崩捌矢戈铂吧宜碳哪供壹钳钥伦徊锋逛削丧副闭憾梦山昔瓢

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范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有效使用、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本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合法合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朽版误美陷捏展樊岁侍锭步绷适税衅娶照摔惰企颗才欢幌升公版射唐袱授勋瑚架凛弱蛹诉狠踩侗蓬断俺正奸乓戈迄茨赞昌靠镐阐娄诫油尝砧蝇颂硷韭蝉唇培男丛琉唤迭墓犁涉嗽奥藐仲试竹砂询胚耗疽譬秘揍咋蕾汤钢话锋乓吁胰庶德嚏霉堪主音隙授得稻只颐掠杨枢抚铡亲睫此栅悄唤站液涡毫梆寐基琳慕天蛛扫和衡绝宋舶妊帜糟献足除勘澳募讼疆穗凹褐专盯猾仅拳魁澳象缀敞数琅兄兴询口露泅铅斯勋闻俞命眷箱繁轧碎镐霍乘侮抨萧圾秋拐涪毛仇矗具阑劫割尹柱本涩躲诽尿疵绽限邯伤夕畅靖卤侍驰医捧磕置奢南钮烬兄歧叫洱冈析孩夕闲能恤乎倒挟炮趴蕴惊钥宦对损嗓窜咽踏配辐晦权

第2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

主讲:韩永祥

一、相关基础概念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现状分析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操作要点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展望一、相关基础概念

(一)行政事业单位

是指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二)内部控制

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现状分析

(一)案例导入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开展背景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依据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五)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一)案例导入

九十年代曾在某高校发生的腐败案,违规收费、截留、私分、设置小金库、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一应俱全。

该校对于资金收支管理比较混乱,相关责任人通过收入不入账 、私设小金库等方法隐瞒收入,中饱私囊,并且通过虚拟的支出,骗取单位资金。

在资金支出控制中,存在巨大的管理漏洞。例如,其某处长以购买礼品的名义取走万元公款,此后没有任何实物、发票的返回,但是财务上却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追究,使财务监管形同虚设。在该校中,财务人员没有做到独立性,仅凭处长的指示,就把应纳入收入管理的办证费等公款不入账,然后予以私分。该校财务处领导利用截留、隐瞒各种行政性收费收入的方式,设立小金库 ,为私分事业收入提供了方便。

这是严重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行为。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开展背景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以中发〔

2012〕11号文对外发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建章立制,以规范调研、会议、出访以及住房等管理过程,实现单位经费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强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通过梳理和评估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优化完善制度内容设计,以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以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

(以下简称《内控规范》)为依据 。该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实施,共六章六十五条,具体包括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等内容。

《内控规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内控建设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内控建设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原先的单一企业主体向行政事业单位领域拓展,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单位经济活动事项清单

帮助单位梳理建立包括单位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合同业务、资产业务和建设项目在内的各类经济活动事项清单,明确单位各类经济活动事项的主要业务环节和工作流程。

2.单位经济活动管理制度优化方案

帮助单位建立健全经济活动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制度梳理、评估、优化三个步骤开展,以外部政策法规为依 据,结合单位内部管理需求,对现有制度文件进行分析评估,发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优化完善内控制度内容结构,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3.单位经济活动管理业务优化方案

帮助单位梳理并优化单位经济活动过程,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合同业务、资产业务、建设项目等的管理组织、业务流程及优化实施方案等,具体按照现状梳理、诊断评估和管理优化三个步骤开展。

4.单位经济活动信息化落地实施方案

帮助单位建立经济活动运行的信息化系统,以使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合同业务、资产业务、建设项目等经济活动过程在信息系统上实现业务流转。

5.形成单位内部控制手册

(五)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首先,总体要求上,提到四项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应当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强化内部控制的精神和《内控规范》的具体要求,全面建立、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内部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规范单位内部各层级的全体人员。

2.坚持科学规划。单位应当科学运用内部控制机制原理,结合自身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合理界定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内部权力运行结构,依托制度规范和信息系统,将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嵌入内部控制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3.坚持问题导向。单位应当针对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合理配置权责, 细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关键控制节点和风险评估要求,提高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坚持共同治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与其他内部监督机制的相互促进作用,形成监管合力,优化监督效果;
充分发挥政府、单位、社会和市场的各自作用,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督促指导,主动争取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支持,共同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和有效实施;
单位要切实履行内部控制建设的主体责任;
要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第三方参与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其次,明确四项主要任务:


1.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单位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加强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实施。

2.加强内部权力制衡,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和定期轮岗,是制约权力运行、加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有效措施。

3.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应当作为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报告。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通过面向单位内部和外部定期公开内部控制相关信息,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及时可靠的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更好发挥信息公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4.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考评问责力度。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制度,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
通过自我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同时,单位要将内部监督、自我评价与干部考核、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并将内部监督、自我评价结果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内部公开,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促进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不断完善。

最后,在保障措施上,强调四方面: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制约内部权

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协同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和监督检查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单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抓好贯彻落实。单位要按照本指导意见确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时间表,认真抓好内部控制建设,确保制度健全、执行有力、监督到位。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主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分工,配备工作人员,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推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并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承担领导责

任。

3.强化督导检查。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公开监督检查结果,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情况作为安排财政预算、实施预算绩效评价与中期财政规划的参考依据。同时,加强与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监督合力,避免重复检查。

4.深入宣传教育。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宣传相关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引导单位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提高风险防范和抵制权力滥用意识,确保权力规范有序运行。同时,要加强对单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有关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培训,为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操作要点

(一)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

(三)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四)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方式方法

(五)内部控制强化点

(一)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二)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2.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1.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

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2.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

和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3.归口管理。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

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4.预算控制。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5.财产保护控制。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6.会计控制。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7.单据控制。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8.信息内部公开。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四)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方式方法 1.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

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2.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

的议事决策机制。

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重大 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3.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4.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

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5.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

位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6.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五)内部控制强化点1.收入业务控制

(1)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 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2)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

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
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 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3)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 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4)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

(5)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6)单位应当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①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②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③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

④加强支出的核算和归档控制。由财会部门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
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等材料应当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7)根据国家规定可以举借债务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不得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的全过程。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单位应当做好债务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加强债务的对账和检查控制,定期与债权人核对债务余额,进行债务清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2.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1)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2)单位应当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3)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安全保密的管理。对于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单位应当与相关供应商或采购中介机构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设定保密条款。

3.资产控制

(1)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2)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①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②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③按照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应当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3)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

(4)单位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 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4.公务费用支出控制

公务费用,是指为了完成行政事业活动,用于公共服务方面的开支所涉及的各种费用支出项目。下面就实务中的差旅费内控为例,介绍相关内控措施。

差旅费是指工作人员临时到常驻地以外地区公务出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

差旅费内控管理办法

(1)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公务出差审批制度,出差必须按规定报经单位有关领导批准,从严格控制出差人数和天数,严格差旅费预算管理,控制差旅费支出规模,严禁无实质内容、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严禁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

(2)财政部门按分级别、分项目的原则制定差旅费标准,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价格及消费水平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超支部分由个人自理。

(3)制定标准

①交通费

对于城市间交通费,到出差目的地有多种交通工具可选择时,出差人员在不影响公务、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选乘相对经济便捷的交通工具。对于市内交通费,出差人员由接待单位或其他单位提供交通工具的,应向接待单位或其他单位交纳相关费用。

②住宿费

出差人员应当在职务级别对应的住宿费标准限额内,选择安全、经济、便捷的宾馆住宿。

③伙食补助费

出差人员应当自行用餐。凡由接待单位统一安排用餐的,应当向接待单位交纳伙食费。

(4)报销管理

①出差人员出差结束后应当及时办理报销手续。差旅费报销时应当提供出差审批单、机票、车票、住宿费发票等凭证。

②住宿费、机票、车票支出等按规定用公务卡结算。

③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按规定审核差旅费开支,对未经批准出差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费用不予报销。

(5)监督问责

建立并实施三位一体监督问责机制。对有关违规行为责令改正,违规资金应予追回,并视情况予以通报。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评价与监督

(1)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

(2)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

(4)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5)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国务院审计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对单位进行审计时,应当调查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揭示相关内部控制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展望


内部控制仅对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无法提供绝对保障,因为在内部控制过程,可能会受到客观和主观的、外部的和内部的、可预知的和不可预知的因素的干扰,使其管理与控制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对此必须有足够的思想与行动上的准备。

影响内控目标实现的因素可能是:管控本身的设计缺陷;
主观体的串通作弊;
主体本身的能力不济;
控制客体的复杂性等。

所以并不是一管就成,一控就灵的,而是一个曲折艰辛、饱尝失败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与付诸实践。重在执行,贵在坚持!

第3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研究

内部控制手册

(试行本)

2018 年 8 月16日

目录

前 言 6

一、 内控手册编制意义和目的 6

二、 内控手册编制依据 7

三、 内控手册框架 8

四、 内部控制手册单位有限性 9

五、 内控手册形成及使用说明 9

六、 生效日期及适用范围 10

第一部分 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 10

一、 风险评估概述 11

(一) 风险定义 11

(二) 风险分类 11

二、 风险评估定义及过程 12

(一)目标设定 13

(二) 风险识别 14

(三) 风险分析 16

(四)风险应对 19

(五) 监测与评审 20

三、 风险评估机制运行 20

(一) 完善评估机制 20

(二) 实施风险评估 21

(三) 运用风险管控工具 22

四、 内部控制方法 23

(一) 不相容岗位分离 24

(二) 内部授权审批 24

(三) 归口管理 24

(四) 预算控制 24

(五) 财产保护 24

(六) 财务会计 24

(七) 单据控制 25

(八) 信息内部公开 25

五、关键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 25

第二部分 单位层面内控机制 27

一、 单位组织架构 27

二、 组织管理机制 27

(一) 单位领导职责分工 27

三、重大事项议事决策机制与风险评估 34

(一) 议事决策机制构成 34

(二)议事决策规则 34

(三)议事决策流程 34

(四)议事决策内容 35

四、决策重大事项的监督约束制度 37

﹙一﹚责任制度 37

﹙二﹚自查制度 37

﹙三﹚群众监督制度 38

﹙四﹚责任追究制度 38

(五)不相容岗位职责 38

五、议事决策事项风险评估与控制清单 39

(一)议事决策事项风险评估与控制清单 39

六、关键岗位与人事控制 40

(一) 关键岗位控制体系 40

(二) 控制内容 42

(三) 控制目标 43

(四) 关键岗位不相容职责 43

(五)关键岗位识别控制与风险评估 44

(六) 关键岗位识别风险评估与应对清单 44

(七)关键岗位人员廉洁从政风险评估与防控 46

(八)关键岗位人员廉政风险评估与防控清单 48

(九)关键岗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自我测评 52

第三部分 业务层面内控机制 53

一、 预算业务控制 53

(一) 预算业务控制体系 53

(二) 预算业务控制设计 58

(三) 预算执行与调整控制 62

(四) 决算与预算评价控制 66

二、 收支业务控制 68

(一) 收支业务控制目标及职责 68

(二)收入业务控制 70

(三) 支出业务控制 72

(四) 票据管理业务 83

三、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90

(一)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范围、目标与责任 90

(二)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设计 92

四、资产业务控制 105

(一) 资产业务控制范围、目标及责任 105

(二)资产管理控制设计 107

五、建设项目控制 121

(一) 建设项目控制的范围、目标及职责 121

(二) 建设项目控制设计 124

六、合同业务控制 139

(一)合同业务控制范围、目标与职责 139

(二)合同管理控制设计 141

前 言一、 内控手册编制意义和目的

在新常态下,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规范和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更好的履行和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和担当的社会责任,我单位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抓手,根据财政部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简称《内控规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中纪委印发《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在对单位主要经济活动及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覆盖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试行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试行本)》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进行风险管理、规范权力运行,实现责任目标的基础性文件,属单位机密。各科室应遵循本手册相关要求,履行工作职责,规范业务行为,推进我单位综合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通过宣传贯彻内部控制手册,可以提高职工内部控制意识,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有效行使赋予的公权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及效果,为预防腐败、廉洁执政,为实现责任目标提供长效保障机制。

二、 内控手册编制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 号)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 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会[2017]1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 号)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 78 号)

三、 内控手册框架

内控手册框架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和单位产业需求所形成。包括前言、内部控制概述、风险管理与内控方法、单位层面内控机制、业务层面内控机制等部分组成。手册在确定总体目标和经济控制目标的基础上,为保障受托责任目标的实现,根据不同业务对象分别绘制业务流程、明确关键控制点及输出要求,评估潜在风险,拟定应对风险措施,并根据权力主体、责任科室、关键岗位、重要经济业务活动等编制风险控制矩阵,形成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 内部控制手册单位有限性

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本手册也将随着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推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只能为单位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而非绝对保证。其单位有限性一般表现为:

越权管理:管理层缺乏约束机制,可能出现权利主体滥用职权,导致风险管理体系失效;

串通舞弊:单位内部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相互串通作弊,与此相关的风险管控和内部防范产生缺陷,也会失去应有作用;

人员素质: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也会影响到风险管控及内部控制的功能发挥。

环境巨变:当内外环境及人员发生巨大变化时,面临风险复杂性也会发生变化,仍用原设计的应对风险的措施与方法也会失效。

五、 内控手册形成及使用说明

编制过程:《内控手册》的编制由单位办公室科室牵头,各有关科室协助,通过初稿、审核、修改等形成,经领导班子会审核批准,办公室正式发文颁布(试行)。维护/更新:《内控手册》将随着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推进广度和深度,会根据完善经济活动调整和管理要求变革等不断修订与提高。

更新程序:相关科室提出修改意见,经有关科室会签,报经领导班子会审批后,由办公室发文。内控手册的更新标识以版本号方式辨别。

使用说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试行本)》主要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将主要业务活动及发生频率高的重要事项的控制目标、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加以描述和说明;
而对偶然发生的例外事项及业务活动中涉及的管理政策、管理报表、单据格式及技术指导等未涵盖全部。

六、 生效日期及适用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试行本)》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手册对管理层及职工均具有约束力,各科室和单位应遵循本手册相关要求,履行工作职责,规范业务行为,推进我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理上新台阶。

第一部分 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一、 风险评估概述(一) 风险定义

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是由目标、不确定性和影响后果三要素构成。风险通常用事件发生可能性(P)与影响后果(C)相结合表示。风险(R) = R.C•P。

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影响后果,可用定性/定量/半定性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一般用概率表示,范围在 0

第4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研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方案



  篇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指南(试行)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指南(试行)
  为加强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业务指导,指导各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促进各单位充分利用内控建设,提高风险管控意识和内部管理能力,特编写本指南。
  一、机构搭建与组织保障
  1.成立单位内控委员会。由单位一把手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内控委员会是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
负责统筹协调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
审核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细化方案;
审核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和各类工作报告,督促内控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单位内控管理工作质量;
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协调,提供项目资源支持;
研究决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涉及到流程调整、人员配置等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
  2.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设在单位经济业务主要管理部门(例如:办公室或财务部门),主任由分管领导担任,该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其它内控关键部门负责人或指定联络人为成员。
  内控办公室是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执行机构,负责编制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细化方案和工作计划;
负责组织开展内控培训和宣传工作;
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落实方案各项任务;
负责组织落实内控建设具体工作;
负责组织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成果验收工作;
负责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发布和保密工作;
负责协调办理内控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负责研究制定内控建设工作的考核方案。
  如单位规模较大,内控办公室下可按照经济业务分工另组建业务实施组,负责某项业务的流程梳理和风险评估,确定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各组明确1名联络人,定期将业务实施组的工作情况向内控办公室汇报,其他成员由牵头部门、配合部门根据业务内容指派业务骨干。二、启动培训与方案编制
  1.编制内部控制建设细化方案。根据杭州市《实施意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明确建设任务与内容,编制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细化方案。
  2.召开内控建设启动会。单位需组织召开内部控制建设启动会议,公布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各组织部门的职责。
  3.分层级开展内控知识培训。对单位领导要针对内控的重要性、内控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培训;
对内控具体实施部门和人员要进行内控专业知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内控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三、现状诊断与流程梳理
  (一)优化固化业务流程。基于内控要求,内控办公室(或业务实施组)收集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梳理业务流程,绘制流程图,查找确定关键风险控制点。
  对单位现有业务流程的梳理与划分,实际上是对单位组织架构、权责分配、管理模式的总结与固化。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1.统一和明确现有业务流程中的操作单位及其工作职责(可能是部门岗位或内部机构)、操作顺序(工作程序)、操作记录(表单或记录)、授权机制(报审报批及其权限)。
  2.打破传统的部门为边界的管理思路,将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分类,并分别刻画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应当至少对每个业务环节的责任部门、操作要求、操作程序以及涉及单据记录进行明确。
  3.借助业务流程图在实施中识别各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二)评估内部控制现状。内控办公室(或业务实施组)依据相关文件要求及单位实际情况,系统分析单位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现状,确定本单位的风险评估重点关注方面及环节。
  单位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工作步骤:
  1.明确风险评估的范围。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重点关注: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等方面。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重点关注:预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等方面。其它还需要重点关注单位特有经济业务管理情况、阳光权力、惩防体系等。
  2.明确风险评估周期。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
  3.明确风险评估报告机制。风险评估和重估的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内控委员会,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4.制定风险评估程序。单位应当基于自身经济活动特色、特征,对经济活动内外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同时设定行政事业单位对风险的容忍限度,对诊断出的所有风险进行排序,随后建立相应的风险数据库及风险应对策略。流程如下:
  四、制度建立与执行实施
  1.明确内部控制职责权限,编制内控岗位授权。内控办公室(或业务实施组)依据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控制要求和控制措施,梳理单位组织架构,开展岗位比对,编制内控岗位授权规范(即内控权限手册)。例:
  政府采购审批权限表
  2.编制内控手册(初稿)。依据上级及有关部门对内控实施的相关要求,基于前期风险评估、流程梳理及相关岗位授权规范的编制,制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初稿)。
  3.组织各部门通过讨论、学习等方法,复核内部控制手册(初稿),确定权限体系,与管理层和流程负责人沟通和落实,形成单位内部控制手册(定稿)。4.全面实施与应用内控规范。组织内控规范实施应用培训,推进内控规范的落实,强化对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的监督管理,开展内控规范试运行。五、评价验收与持续完善
  1.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验收。制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计划,组织各部门、各下属单位开展自我评价,编制自评报告。
  2.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检查。组建评价工作小组(由独立于内控委员会、内控办公室、业务实施组等成员组成),对各部门、各下属单位执行控制测试、穿行测试等评价程序,确认内部控制缺陷,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检查意见和缺陷整改意见,明确缺陷整改责任部门。
  3.缺陷改进与持续完善。各部门按照缺陷整改意见,做好缺陷整改,及时修订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必要时对内部控制手册进行修订。4.根据要求,及时上报单位内控制度。
  5.今后,每年开展一次内控规范执行的自我评价,也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委托第三方进行内控评价或审计,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六、配套措施
  (一)建立工作进度通报制度
  为协调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需建立内部控制建设实施进度通报制度。各业务实施组每月向内控办公室提交本业务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及阶段性成果,内控办公室定期向内控委员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建立内部控制考核机制
  单位应修订完善业绩考核办法和全员绩效考核办法,将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情况纳入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考核指标和奖惩细则,逐级落实内部控制组织领导责任。
  (三)建立内控信息化支持
  单位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将内控流程嵌入到单位的信息系统中,完善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单位内控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一体化。
  附件:《内部控制手册(通用)目录》(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手册内容)
  附件
  内部控制手册(通用)目录
  一、内部控制管理总则(一)局机关职责(二)直属单位职责
  二、各项经济业务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一)预算管理办法1.预算编制2.预算汇总3.预算审批4.预算执行5.基本支出预算管理6.项目支出预算管理7.预算结余资金管理8.专项资金预算管理
  9.课题研究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二)财务收支管理办法1.财务基本规范2.资金审批3.结算报销管理4.银行结算账户管理5.公务卡管理6.对外投资管理7.资金竞争性分配(三)非税收入管理办法1.非税收入预算管理2.非税收入执行管理3.非税收入管理考核评价(四)政府采购管理办法1.进入市政府采购平台的项目2.利用其它资金自主组织采购的项目
  篇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几个问题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几个问题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有利于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类型众多,规模不一,在按照该规范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弹性较大,甚至还有误解。本文从现实出发,对实施内部控制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
信息技术;
流程;
风险问题
  1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党委、纪委在内部控制中的角色和定位问题
  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承担责任,在内部控制的某一个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也应如此。从现行的单位机构建制和职责分工来看,行政一把手负责全面工作,党委主抓思想政治工作,纪委主抓廉政工作。由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一把手负总责,主导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弱化了党委、纪委在内部控制中的角色定位,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内部控制的精华就在于制衡,所谓制衡就是在单位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设计。从现行的单位机构建制来看,党纪委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认为内部控制是行政负责人的职责,造成的现实困难是一方面真正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很困难,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可能缺乏有效的监督,不会形成信息反馈,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境地,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根据该规范建立和实施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时,结合当前的实际,充分发挥党委、纪委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中的作用。具体做法因情况而异。一个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党委一把手主抓控制环境的建设和实施。包括建立和实施道德规范并向单位的所有人员传达;
人事任免,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员。纪委主抓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将内部审计部门划归纪检部门领导,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党委的控制环境信息和纪委的监督检查信息定期向行政部门汇报。也就是说,党委主抓控制环境,纪委主抓监督检查,行政主抓业务控制,这些职能重组以后,就会形成信息充分、重点突出、监督有力联动机制和制衡机制。
  2关于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积极作用
  该规范第十八条: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单位更加强调内部控制的常态化、信息化和时效性问题,内部控制势必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环境作支持。而信息化对单位内部控制产生着重要影响,是内部控制的“固化”。在内部控制采用信息技术处理的情况下,所有信息的生成、记录、处理并报告的方式较传统有显著不同。信息技术的运用的优势在于处理数据时能够按照事先确定的规则并进行复杂的运算,也就是说处理数据的能力大为提高;
不进如此,还能够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可获得性及准确性;
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
提高对单位绩效和政策、程序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对单位控制环
  篇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指引
  吉林省财政厅20XX年4月20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基本指引
  目录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步骤及流程
  一、工作步骤二、工作流程图
  三、主要经济活动的管理结构四、制度框架
  第三部分:经济活动控制
  第一节预算业务控制一、工作步骤示意图二、工作流程图
  三、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第二节收支业务控制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第三节政府采购业务控制一、工作步骤示意图二、工作流程图
  三、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第四节资产业务控制
  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第五节建设项目业务控制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第六节合同业务控制一、工作步骤示意图二、工作流程图
  三、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
  第四部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一览表第五部分:延续工作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为便于理解和掌握内控原理,具体操作实施路径和流程,引导各单位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工作,我们提出了本指引。
  1、本指引是按照内控规范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指导,单位的非经济活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控制和管理。
  2、本指引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要求,围绕行政事业内控机制和六项经济业务所建立的基本指引,对本指引内容,请根据本部门或单位的经济业务内容和规模参照使用。
  3、对规模较小,经济业务简单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控制有效、保证经济活动安全的情况下,在机构设置、工作环节、制度建设上可在本指引基础上适度简化。
  4、对规模较大、经济业务复杂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认真执行内控规范的基础上,如存在本规范未控制的经济业务,鼓励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内控措施,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5、由于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众多,本指引中第五部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一览表”不能包含单位适用的全部,请各单位对本部分内容参照使用。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步骤及流程
  一、工作步骤
  (一)成立内部控制领导组织机构
  单位要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确定常设的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二)开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1、建立集体议事决策制度
  主要内容:议事成员构成;
决策事项范围;
投票表决规则;
决策纪要的撰写、流转和保存;
决策事项的落实程序;
监督程序、责任追究制度等
  2、建立关键岗位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单位内部控制关键岗位;
关键控制岗位责任制;
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和专项审计制度;
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岗位条件及培训制度等
  3、建立会计机构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会计机构设置;
会计人员配置及岗位责任制;
财会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度;
会计业务工作流程等4、按照单位的控制工作需要建立其他管理制度
  5、按照内控规范要求建立六项主要经济活动的管理结构(见下文)
  (三)开展经济活动内部控制
  1、梳理单位六项经济活动的工作流程,明确工作环节,查找风险点
  

第5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研究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资产,提高教学服务效益,促进单位良好地运转,而在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的调节方法及措施,是管理与控制财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520作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

  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成因

  (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我国管理国有企、事业单位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一定的内部管理经验,一般来说,都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都有章可循,但是国有单位内部控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而循与不循、究与不究,一切以法人代表的意志为转移。例如大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证券业务一度发展较快,但是,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制度不完善,少数高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违法违规行为严重,致使公司资不抵债,经营风险剧增,不再具备继续经营的条件而走向破产。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处于发展初期,在内控制度建设上虽然一般没有国有企业搞得好,但由于其产权十分明晰,老板都自觉地实施内部控制。

  国有单位内控制度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资金,二是采购业务。资金使用的随意性,采购业务中的弄虚作假,吃“回扣”等现象比较严重。此外,由于国有小型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比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因此,在内控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的执行,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部审计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成因分析

  产权不明晰,公有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好的根本原因,由于其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导致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不明确。没有形成法律制约的大环境,单位也没形成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局面,致使一些人利用职权,挪用公款。例如原湖北省驻港司总经理金鉴培就先后挪用公款34亿港元到澳门44次进行豪赌,重庆万州移民局出纳员王素梅先后37次挪用三峡移民款136万元狂赌。这种情形的出现,说明单位长期甚至是从未认真作过账款的核对,在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人员素质低,这是内控问题出现的主观原因。

  二、有效内部控制应达到的标准及必须解决的难点

  (一)一项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达到的标准

  控制范围要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留下控制死角,也就是说,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操作方便;控制程序规范,过程控制要特别重视,也就是说,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尤其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防患于未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四个难点

  如何把握授权的度。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度量界定是关键一环;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也有度,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的权力授予,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授权无度,直接制约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基本上是授权不当引起的,是授权多、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的恶果。

  如何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约束,也是对权力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这种独特的控制对象决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艰巨性。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有关键两点: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二是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就目前的经济管理现状来看,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任重道远。

  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简单的出纳控制、财务管理来实现目的,而要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让管理者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这里的重点是管理人员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标准,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超前的意志、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作风,这无疑又是一个难点。

  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如上所述,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培养大批这样的全才,显然需要很长的过程。

  三、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发展对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及对策

  由于使用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但是,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会计部门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它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

  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甚至消失了,原先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因此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

  有效控制舞弊、犯罪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因此,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电算化系统管理内部制度建设的措施

  完善对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会计核算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后,对原有的会计机构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并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两种。前者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后者可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修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等。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如规定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员和管理人员等。

  完善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和控制系统

  操作环境包括系统操作过程以及对系统的维护。操作过程控制主要通过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来实现,它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如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规定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规定软盘专用以防病毒感染等。系统维护包括硬件、软件维护,硬件维护主要包括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要及时分析、排除并做好记录;而软件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三方面。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这里的档案主要是指输出的各

  种账簿、报表、凭证、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储介质。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系统内各类文档资料的存档、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它一般通过制定与实施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包括:(1)存档的手续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2)各种安全保证措施,如备份软盘应贴上保护标签,应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的地方;(3)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定期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做好电算化人才培养工作

  此外,还应高度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并为此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会科技队伍,为会计电算化工作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总之,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在企业的作用过程中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使之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从总体上讲,我国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经营观念陈旧、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等还没有完全改变;财务账目不实、采购和销售环节“暗箱操作”、生产经营过程“跑冒滴漏”等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对此,企业应积极探索,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尽快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

  1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会计法》第一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的交全稳定。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规范——基木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也相应地作出了明确规定。然而,由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下作的固有特性,有的单位虽有内控制度却执行不严,有的单位连起码的内控制度都没有制定,更谈不上实行有效的内控措施了,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事业单位则务支出失控,会计信急失真等诸多弊端。

  1 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有偏差

  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切合实际,执行起来难度大;单位领导不重视内控管理,有关人员不执行相关制度,导致执行效果差;有关部门在检查时只检查制度的制定情况,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控制度的制定走过场,内部控制降格为“放在抽屉里,挂在墙上”的纸介质。由此造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减不及时调整相关账目,库存现金严重超限额及超范围支付,随意核销债权债务,接受票据不合规、财务公开不明细等。

  2 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

  许多单位在形式上建立岗位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职责重复,管理层次混乱,不相容岗位没有相互分离等现象屡见不鲜。

  3 会计信急失真

  一些事业单位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或者为了谋取小集体利益,往往采取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偷逃应缴国家税费等办法,要求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甚至采取欺上瞒下的做法,向主管部门或外界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应有保证、同时由于会计人员随意进行会计处理,不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随心所欲地进行错误的会计核算,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口径不统一会计指标的可比性极差、

  4 会计核算不规范

  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有的发票内容笼统,甚至没有售货单位盖章;手续不严密,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过于随意;一些单位甚至自制原始凭证,格式和内容都不规范。

  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但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而实际使用着的某些固定资产却尚未作价入账,形成账外资产。另外也存在着不同单位的资产转移,却未办理相应手续,也未反映到业务台账中的现象。

  5 内部审计没有发挥自身作用

  还有一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而且有些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不能正确审计和鉴定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主要是内部审计人员不认真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和权限;不坚持内部审计准则和原则;不遵循内部审计基本程序;不能正确运用审计方法;不能如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

  2建立和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 健全法规、保障督核体系健康有效

  原始凭证是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与业务发生时取得的载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合法证明,是明确各级经济责任而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在事业单位现实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原始凭证问题并不少见:一是白条白纸或其他非法凭证;二是虚假无效发票;三是原始凭证内容不全手续不完整甚至出现无日期、无经济业务内容、无经办人的发票。因此要改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的管理就必须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稽核制度。要从制度上和管理体系上严格把关:一是要建立明确的各级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普核责任制,执行对各种凭证的稽核工作,凡需进人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凭证都须首先由楷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或(不合规凭证)印章单位规模小会计业务量不大的稽核职能可以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履行;二是要明确责任凡属经稽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的原始凭证如被财政部门和其他政府监督部门查出为不符合非法凭证而受到的经济处罚应由稽核人员负责,责令稽核人员负责协助追查原始凭证问题原因。

  2 明确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

  根据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的权限与责任,并根据各自的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即对每一个部门和人员在授予其权利的同时,必须明确其相应的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并且要做到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配,杜绝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3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各单位在制定制度时充分考虑本单位实际,做到制度切实可行。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只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对那些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一般控制点,其设立只要能起到监控作用即可,而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防止由于一般控制点设立过多、手续操作繁杂,造成单位经营管理活动不能正常、迅捷地运转。

  4 实施事业单位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既包括预算编制,也包括预算的执行、监控以及事后对预算的考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价值和行为的双重管理。

  多年来,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对预算的要求和管理都不到位,特别是事业单位更是没有实质意义上的预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部门预算的要求逐步提高,逐渐到位。单位的总体目标要靠各项计划去完成,各项计划中预算又是重中之重;单位的经营活动要在收入的预算中得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要在支出的预算中得到落实。

  5 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实践表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它的审计对象主要是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等,实施内部审计又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它的主要目标是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单位内部的各项规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反馈

  给单位领导,以便领导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制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单位负责人应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体系、预算管理体制体系、监督检查体系为切入点, 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给予进一步规范, 以消除管理漏洞。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是在内部牵制基础上建立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明纪律,教育和监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项奖励,按国家和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公平合理、奖励得当;

  二 奖励及时、注重实效;

  三 奖励与惩戒相结合;

  四 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

  第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坚持惩处与教育相结合;

  二 坚持惩处与奖励相结合;

  三 坚持惩处公平得当;

  四 坚持惩处及时公开。

  第五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主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

  第六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综合管理行政惩戒工作。

  第二章 奖 励

  第七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奖励:

  一 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起模范作用的;

  三 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四 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

  五 在移民、扶贫、再就业等工作中成绩突出的;

  六 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七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八 防止或者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九 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

  十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治安,表现突出的;

  (十一) 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十二) 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

  (十三) 有其他功绩的。

  第八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的种类为: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记二等功、记三等功、嘉奖5种。

  第九条 奖励的基本标准:

  对在工作中取得优良成绩,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或者在其他方面做出成绩的,应当给予嘉奖;

  对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在本单位表现突出的,应当给予记三等功;

  对在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在本系统具有一定影响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可以给予记二等功;

  对在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在全市或者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或者有其他显著事迹的,可以给予记一等功;

  对功绩卓著,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授予荣誉称号。

  第十条 市政府有权给予本办法规定的各种奖励种类。其中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只能由市政府批准。授予荣誉称号的名称统一规范为“先进工作者”,也可在其称号前冠以系统名称。特殊情况下需要授予荣誉称号的,须经市人事局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市人事局有权给予本办法规定的记二等功及其以下奖励。其中记二等功,由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或市政府工作部门审核,报市人事局批准。

  第十二条 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或市政府工作部门有权批准本办法规定的记三等功及其以下奖励,并报市人事局备案。

  第十三条 区政府工作部门有权批准给予嘉奖,并分别报市、区人事局备案。

  第十四条 需要上报国务院或国务院工作部门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的,由人事局审核或人事局与有关部门共同审核后按要求上报。

  第十五条 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应严格评选条件和报批程序,控制表彰周期和数量。

  第十六条 对获得奖励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颁发奖章或奖励证书。奖章、奖励证书按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式样,由人事局统一监制。

  对获得奖励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奖金数额由财政局、人事局共同商定。

  第三章 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7种。

  专业技术人员不适合受降职处分。

  事业单位工人不适合给予降职、撤职处分。

  第十八条 对于违反法纪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其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区别情况作出处理:

  一 违纪情节轻微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批评教育,免予行政处分;

  二 违纪情节较重,给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造成一定损失或不良后果的,给予记大过以下处分;

  三 违纪情节严重,给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给予降职以上处分;

  四 对触犯刑律,被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受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九条 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由所在单位或承办机关以文件形式(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审批表》,样表见附件1)向主管机关报批。经批准后,按照管理权限由行政任免机关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审批表》存入本人档案。

  第四章 奖励的撤销和行政处分的解除

  第二十条 获奖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其获得的奖励:

  一 伪造事迹,骗取奖励表彰的;

  二 申报奖励表彰时隐瞒错误或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

  三 获得荣誉称号后,受到开除处分、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

  四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一条 撤销奖励,由原申报机关报请审批机关批准。特殊情况下,原审批机关可以直接撤销其奖励。

  第二十二条 奖励撤销后,审批机关要收回其奖励证书和奖章,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并追回已享受的经济待遇。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行政处分改正错误的,按下列期限由原批准处分的机关(原批准处分的机关撤销或合并的,由承继其职能的机关或上级机关)予以解除:

  一 警告处分满半年;

  二 记过、记大过处分满1年;

  三 降职、撤职处分满2年;

  四 开除留用察看处分,察看期满后满3年。

  改正错误,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没有再犯与受到行政处分的违纪行为同一性质的错误,也没有其他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违纪行为。

  第二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处分。提前解除行政处分的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行政处分期限的一半。对于在处分期限内没有改正错误的,可以适当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一般为半年,最多不超过1年。延长解除处分期限后,还未改正错误或重新犯有此类错误的,予以辞退或开除。

  特殊贡献,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表现突出,有重大贡献,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

  第二十五条 解除处分的程序为:

  一 由本人提出申请;

  二 所在单位提出解除处分的意见;

  三 原批准机关作出解除处分的决定;

  四 将解除处分决定(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解除行政处分审批表》,样表见附件2)存入本人档案,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部门和受处分本人。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奖惩实行备案制度。有关单位应在每年1月将上一年度的奖惩情况报送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人事局应在每年1月将本地区上一年度的奖惩情况报送重庆市人事局。

  第二十七条 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6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大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大全
承德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范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有效使用、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本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合法合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冀财资[2008]5号),现制定承德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承德市所管辖的行政事业单位。


第二章 财务管理制度
第三条 财务机构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维护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搞好会计核算。


2、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经费以及其他有关专项业务经费,制定本部门的财务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编报部门预算,审查核定年度预算,做好相关资金的综合统筹平衡工作。


3、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认真做好记账、算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账。


4、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严格执行财务计划和预算,节约开支,考核资金使用效果,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客观、真实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及时为领导提供准确数据。


5、负责债权、债务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6、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负责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的立卷、建档工作。


7、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领购、分发、缴销等工作。


8、负责本单位所属各科室(单位)经费申请报告和政府采购手续的审查、监督和呈报工作。


9、组织本单位及系统财务人员,学习国家财政法规制度和现代化财务管理。


10、接受并配合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好本部门(单位)财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 现金、银行存款和印章管理制度
一、现金管理制度
1、管理原则:严格审核、手续齐备,当面点清、坚持复核,加盖戳记、编证入账,账账核对、日清日结,查核限额、及时存取,严禁白条、不得坐支,禁止违规大额提现,严防挪用、确保安全。


4、需要以银行结算方式预付款的,应填写《预付款申请单》经科室(单位)负责人审签、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六条 报销票据的管理制度
1、作为报销依据的发票或收据必须符合税务、财政部门的统一规定,未经税务或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监制的发票和收据,一律不予报销。


2、发票或收据须按规定要求其全联、逐栏一次性如实开具。其中,发票的商品名称栏须开具所购商品具体名称;因购买商品较多、无法在发票联上全部列明的,须附卖方出具的购物小票或商品明细清单。收据上必须要求其详细列明收款事由。


3、凡遗失车票、船票、飞机票的,必须由当事人书面说明情况,科室负责人签批意见,经审定后,方可代作原始凭证。报销金额以核定数为准。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取得原签发单位加盖财务专用章的证明(需注明票据号码、金额和内容)或原票据记账联的复印件(须加财务专用章证明),由经办科室负责人签批意见,经审定后,方可代作原始凭证报销。


4、跨年度的票据,原则上不予报销。如有特殊情况确需报销的,必须以书面形式陈述理由,按规定程序审批。


5、经办人员办理报销业务时须将发票和收据等原始凭证粘贴整齐、有序。


第七条 会议培训费的管理制度
1、本单位所属科室(单位)组织召开会议必须遵守有关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管理和会议审批等规定。


2、会议培训费开支范围:会议培训费开支包括会议室租金、住宿费、伙食费和其他费用。其他费用包括交通费、办公用品费、文件印刷费、夜餐费、医药费、会标桌签通行证制作费、旗帜鲜花租用费等。


3、会议培训费开支标准。在定点饭店召开会议的,各项费用按不高于定点饭店政府采购协议价执行。


4、会议参加人员和开支标准要从严掌握,会前必须填报《承德市会议培训审批单》,细化开支预算,并按程序核批。各科室(单位)要严格按照核定后的会议培训预算和举办地点安排,对超过预算标准的费用或在定点饭店以外场所召开会议或举办培训的,财务一律不予支付。


第九条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1、财务收支原则上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具体额度各单位可以自定,但对于重大支出事项,必须履行集体审批制度。


2、事业性收费的范围和标准按物价部门审批的收费许可证执行。


3、在单位经费预算内的单项经费支出数额在 元以内的由财务负责人审批,超过的报分管财务的单位负责人审批。专项经费按相关项目的管理制度规定的权限审批。


4、报销程序为:经办人填制报销单并签字科室(单位)负责人审核财务审核财务机构负责人审批分管财务领导审批1000元以上开支(差旅费除外)财务报销。


第十条 财务分析制度
1、财务部门每季度对预算编制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资产情况、负债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2、 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等。


3、财务分析的方法以对比分析法为主。


4、财务分析要形成书面报告。财务分析的编写要抓住主要矛盾,实事求是反映问题;数字运用恰当、准确,观点与材料相统一;文字精练、准确。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分工: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 ,国家统一所有,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财务机构负责本部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通过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进行会计核算,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帐卡相符、帐证相符、账账相符。单位内各科室(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负责人负责制,各科室(单位)负责人全面负责本科室(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填制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表,经科室(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报财务机构。


2、固定资产的购置:固定资产是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各科室(单位)所需固定资产应当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和单位财力的可能,按照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进行配置。购置固定资产首先填制因定资产购置申请表交财务机构,金额在500元以下的由财务负责人审批,500元以上的由主管局长或领导办公会议研究审批,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要实行政府采购。


3、固定资产的调拨:是指单位内部有偿或无偿调拨固定资产(包括机关与各事业单位之间调拨),要由调出部门填写固定资产调拨单,由调出调入单位双方签章,经领导审批后,交财务机构一份,双方单位各存一份,据此办理固定资产增减手续。


4、固定资产的处置:是指对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固定资产要严格按照《承德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承市政【2005140号)规定的权限及要求进行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对擅自处置的,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是指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经审批同意,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将存量资产进行出租、出借的行为。资产出租、出借,严格按照《承德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办法》要求进行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出租、出借。对擅自出租、出借的,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单位取得的国有资产收入,严格执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财政预算,各单位按规定编报收支预算,经市财政局审核汇总、统筹平衡并按程序报批后编入部门预算。有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等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等行为的,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7、固定资产的清查: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由财务机构统一组织。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并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不定期的重点清查。对清查中清理出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根据《承德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处理。


8、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配备(调拨)的、用专项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根据调拨单、原始发票等及时记入固定资产账进行管理。


第三章 收费的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其他政府非税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预算单位(指与财政部门有经费领拨关系的单位)经营服务收入依法纳税后的余额、与非税收入有关而暂时收取的款项(含暂扣款、保证金、押金等)也要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本部门凡有收费业务的科室(单位),要严格按照收费许可证批准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实行收费。除财政部另有规定外,执收单位收取政府非税收入,必须严格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使用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票据,并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第十三条 票据由财务机构负责到相应的财政部门领取,实行限量发放,验旧领新制度。有收费业务的科室(单位)要由专人负责购领、保管票据,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到财务机构核验,按期限上缴收入。用票单位应按票种设置票据登记簿,如实反映收费、罚没票据的购领、使用、结存情况,并定期向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报告。收费、罚没票据在启用前,应当检查票据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号等情况,一经发现,应及时向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报告。开具的票据必须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印章齐全。如填写错误,应另行填开。填错的票据应加盖作废戳记,保存其各联备查,不得涂改、挖补、撕毁。如发生票据丢失,应及时查明原因,声明作废,并写出书面报告,报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处理。


第十四条 已开具的收费、罚没票据存根,应妥善保管,保管期一般应为五年。个别用量大的票据存根存放五年确有困难的,经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批准,可适当缩短保存期限。保存期满需要销毁的票据存根,由有关部门(单位)负责登记造册报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核准后销毁。


第十五条 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原则上由财务机构负责使用,各科室(单位)因业务需要,经领导批准方可领取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在使用中,要严格按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范围使用票据,严禁以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代替收费票据使用。领用新票据前,各科室(单位)先将旧票据上缴财务机构,待财务机构到财政部门核销旧票据后,再领取新票据。


第十六条 撤销、改组、合并的单位和收、罚项目已被明令取消的单位,应按规定办理票据购领证的变更或注销手续。单位购领尚未使用的已取消收、罚项目的票据,由单位负责登记造册报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批准后销毁。任何单位不得私自转让、销毁票据和票据购领证。


第四章 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第十七条 财务负责人岗位职责制度
1、负责日常财务会计工作,综合管理本级及本部门的计财工作,监督本系统严格执行《会计法》、《预算法》、国家财经政策和内部制定的有关规定,严守财经纪律。


2、组织编制并督促执行本级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保证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3、切实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认真实施财务监督。对违背预算程序、分配程序、拨付程序、借贷程序及其他违背财经纪律的事项,严格把关,拒绝受理。


4、定期分析本级和本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情况,认真考核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组织直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5、制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措施。


6、审查本单位对外提供的一切会计资料和统计资料。


7、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中心任务,督促完成上级部门或同级财政、审计、统计、物价、税务等部门交办的财务、统计等工作,配合完成内部各业务处室涉及计财方面的有关事项。


8、负责本系统财会人员的业务考核和业务培训,参与研究本系统会计人员的作用和调配。


9、负责处理本单位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经济业务关系。


10、与本单位负责人没有直系亲属关系。


第十八条 总账会计岗位职责制度
1、根据批准的财务收支计划或年度预算,及时编制年度月分经费收支计划,及时、准确地组织和供应资金。


2、根据会计制度规定,科学设置各种会计账册。区分资金渠道,认真做好各类资金以及各类资产的记账、算账、对账、报账等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坚持做到及时记账、按时结账、如期报账。


3、严格加强会计核算,定期检查、分析并汇报本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计划和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保证各单位按预算、有计划地使用资金。定期考核各类资金使用效果,及时向领导提出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意见和建议。


4、严格划清资金渠道和各项支出性质,认真进行会计监督。通过对各户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逐笔审核,及时发现和处理违纪行为和各种不规范行为。定期清查各类财产物资,建立健全资产档案,按规定及时审查和处理(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财产物资的添置、计价、调拨、变卖、报损、报废等事宜。及时清理和结算本局各类债权债务,及时催收各种上交款项。


5、负责按期编制、汇总和报送本级、本单位各种会计报表。及时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详实的会计资料和分析报告。


6、按照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妥善保管好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及其他各种财务、会计资料,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制度,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公布各种会计资料。


7、做好本系统会计人员的业务考核和业务培训工作。


第十九条 出纳岗位职责制度
1、严格区分资金渠道,熟练掌握各类费用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坚决执行规定的预算报批程序和经费报销程序。


2、熟练使用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准确及时支付各项费用。


3、熟练使用市财政非税系统,准确开具非税票据,并记录、核对已上缴财政和各项收入,及时拨回暂存款等资金。


4、认真审查各种原始单据,对不真实、不合规的原始单据坚决不予受理;对手续不全、内容不完整或报批程序不规范的凭证必须在更正、补充后才予受理。


5、根据合规的原始单据,及时准确地编制记账凭证,坚持逐日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6、严格坚持现金管理制度和银行结算制度,库存现金余额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定期核对现金余额。


7、按规定程序处理并及时结算各种暂付款项,逾期不结算追究其责任。


8、认真保管好各种印章、空白收据、银行支票及其他有价证券。领用空白收据和银行支票必须履行批准程序,办理领取和注销手续。


9、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能和会计机构负责人有直系亲属关系。


10、承办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条 稽核员岗位职责制度
1、协助审查本级及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和预算计划。


2、负责逐笔复核本单位各户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并对复核签署的一切凭证负责。


3、定期抽查各户账簿记录。


4、复核各种会计报表,并对复核的报表负责。


5、承办财务检查和财务监督的相关工作。


6、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专项财务检查和内部审计工作。


第五章 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第二十一条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制度和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设置总账会计科目和明细账会计科目。


第二十二条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取得或填制、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第二十三条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设置、启用、登记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辅助账,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对账、结账、错账更正。


第二十四条 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定期编制和报送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说明。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


第六章、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 会计人员工作岗位调整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部门负责人负责监交。


第二十六条 会计人员在办理移交手续前,必须及时做好以下工作:

1、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2、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员印章;
3、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
6、借出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按期如数收回,并办理注销借阅手续。


第三十四条 会计档案的销毁:

会计凭证、报表、帐簿、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的销毁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
1、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
2、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
3、计算机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
4、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


第三十六条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1、对操作人员的密码严格管理,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授权操作会计软件;
2、操作人员离开计算机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3、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时间、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第三十七条 会计电算化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1、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保存双备份;
2、对正在使用会计软件的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
3、健全必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第三十八条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1、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
2、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专人管理;
3、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对会计档案双备份的应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4、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的,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复制,防止由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5、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对任何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账册、软盘等行为,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推荐访问: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 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